深度探讨:我的女儿我弟弟怎么称呼?这不只是个称呼

我弟,那个自己还像个大男孩似的家伙,前两天来看我女儿,抱着我那软乎乎的小闺女,一脸傻笑。女儿呢,刚过一岁,咿咿呀呀地,对着他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嘴里冒出一串谁也听不懂的火星语。我弟乐得不行,颠着她问:“宝宝,叫我呀,叫我呀!”

就在那一瞬间,一个问题像一颗小石子,突然就投进了我心里,激起一圈圈的涟漪:对啊, 我的女儿我弟弟怎么称呼

一个 称呼 而已。真的吗?我发现我竟然卡壳了。

深度探讨:我的女儿我弟弟怎么称呼?这不只是个称呼

按理说,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标准答案,教科书式的,明明白白,就是—— 舅舅 。两个字,清晰,准确,定义了他们之间最直接的血缘关系。我妈是我女儿的外婆,我弟自然就是我女儿的 舅舅 。结案。

可我就是觉得,这两个字,从我嘴里蹦出来,再试图去教我那牙牙学语的女儿,有点……硬。对,就是硬。像两块方方正正的积木,规矩,但少了点温度。

我想起我小时候。我也有舅舅。大舅身上总有股淡淡的烟草味,每次来都给我塞几块钱零花;二舅是木匠,手上全是老茧,但他会用木头给我削小鸟。我叫他们“大舅”、“二舅”,叫得自然而然。那个年代, 称呼 就等于关系,等于身份,是 家庭 秩序的一部分,不容置疑。

但现在,时代是不是有点不一样了?

我的弟弟,那个被我从小欺负到大,抢他零食、霸占他游戏机的家伙,今年才二十四岁。他穿着潮牌的卫衣,会熬夜打游戏,会跟我老公勾肩搭背地讨论新出的球鞋,看到蟑螂会比我还大声地尖叫。他抱着我女儿的样子,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威严的、或者说至少是成熟的长辈,更像一个大玩具突然拥有了一个小玩具,新奇、喜爱,又带着点手足无措。

让我女儿,用她那含混不清的奶音,一本正经地吐出“jiù jiu”这两个音节,画面莫名地有点违和。我甚至能想象到我弟听到后那夸张的反应,他大概会浑身一哆嗦,然后大笑着说:“姐,别介,一下给我叫老了十年!”

这就是症结所在。那个 称呼 ,似乎瞬间在他和他外甥女之间拉开了一道辈分的鸿沟。而我私心里,却更希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是好玩的,是能打成一片的。我希望将来我女儿长大一点,可以毫无顾忌地爬到他背上撒娇,可以抢他手里的冰淇淋,可以在他谈恋爱的时候当个小小的“告密者”。我希望他是我女儿童年里一个重要的玩伴,一个可以分享秘密的“大朋友”,而不仅仅是一个族谱上标记着“ 舅舅 ”的符号。

于是,我开始琢磨别的可能性。

叫“小舅”?嗯,听起来亲切多了。一个“小”字,立刻就消解了那种长辈的距离感,多了几分宠溺。很多 家庭 都这么叫,挺好的。但这似乎又成了另一种约定俗成,少了点我们家的专属味道。

或者,跟着我叫他的小名?我弟小名叫“乐乐”。让我女儿叫他“乐乐”?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我自己先笑了。不行不行,辈分全乱了。我妈估计第一个就得跳出来反对,说我没大没小,教坏孩子。在中国的 家庭 伦理里,直呼长辈的名字,总归是有点冒犯的。这道无形的“规矩”,就算我思想再怎么“新潮”,也还是迈不过去。

那……“乐乐舅舅”?哎,这个好像不错!把昵称和身份结合在一起,既点明了关系,又保留了那份独有的亲昵。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那个傻弟弟量身定做的 称呼 。它不像“ 舅舅 **”那么正式,也不像直呼小名那么没规矩,刚刚好,卡在那个最舒服的中间地带。

我把这个想法跟我老公一说,他正盘腿坐在沙发上打游戏,头都没回,含糊地应了一声:“行啊,你决定就好。”得,指望不上他。

我又想到了更深的一层。 称呼 ,其实是在塑造一种关系。我们怎么称呼一个人,潜移默化中,就在定义我们和他的相处模式。

如果我女儿从会说话起,就叫他“ 舅舅 ”,那么在她心里,这个人首先是个“长辈”,是需要尊敬的。这种尊敬或许会带来一种天然的距离。

如果她叫他“乐乐舅舅”,那么在她心里,这个人首先是“乐乐”,是那个会给她买奇趣蛋、会笨拙地给她搭积木、可以一起在地上打滚的“乐乐”,其次,他的身份才是 舅舅 亲情 的连接点,落在了更具体、更生动的个体上,而不是一个抽象的辈分名词。

我越想越觉得,一个简单的 称呼 ,背后是我们作为父母,希望为孩子构建一个什么样的 家庭 关系网。我们是希望她活在传统、严谨的秩序里,还是一个更松弛、更自由、更强调情感连接的环境里?

当然,我并不是要全盘否定“ 舅舅 ”这个称呼。它承载着文化,承载着传承,是血脉最清晰的印记。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比如家族聚会,向外人介绍时,“这是我女儿的 舅舅 ”,依然是最准确、最得体的说法。

但我纠结的,是日常生活中,是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那个独一无二的联结。

或许,我有点想多了。孩子自有她自己的方式。也许我费尽心思教她“乐乐舅舅”,她自己发音不准,最后叫成了“乐舅”,或者“乐乐啾”,甚至某一天,她会给他起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只属于她俩的秘密外号。

想到这里,我突然就释然了。

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那个 称呼 本身,而是 称呼 背后流淌的爱意。是我弟弟每次来,都会先冲到婴儿房看她一眼;是他笨手笨脚地学着换尿布,弄得满手都是;是他在我女儿因为打针而大哭时,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想尽办法逗她笑。

这些画面,这些瞬间,才是构成他们之间 亲情 的实质。

所以,关于 我的女儿我弟弟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或许是:先从“ 舅舅 ”开始教起吧,这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最基础的认知。然后,我会悄悄地,在她耳边也说说“乐乐舅舅”。

至于她最后会选择哪一个,或者创造出哪一个,就让她自己来决定吧。

让那个最适合他们的 称呼 ,自己从爱里长出来。这,或许才是最好的答案。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