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话题,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是我三叔。对,就是那个前些年回家,还穿着解放鞋、满身泥点子,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跟我聊收成的三叔。去年过年再回去,好家伙,人直接从一辆黑得发亮的奥迪A8里下来,手腕上那块表我偷偷用手机识图了一下,价格够我在城里买个厕所。他还是那张脸,笑起来眼角的褶子能夹死蚊子,但整个人的气场,那叫一个……复杂。
饭桌上,一帮亲戚就犯了难。叫老三?显得太不尊重,人家现在可是我们县里数一数二的葡萄种植合作社的 理事长 。叫三老板?又有点生分,透着一股子客套和疏远。最后,还是我大伯灵机一动,举起酒杯:“来,我们敬‘葡萄大王’一杯!”
三叔嘿嘿一笑,眼角的褶子舒展开,那份得意和舒坦,藏都藏不住。

你看, 对有钱的农民怎么称呼他 ,这压根就不是个简单的语言学问题,这背后,是一整个时代的变迁,是身份认同的焦虑,也是人情世故的大学问。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对“农民”这个身份的刻板印象正在被现实的推土机轰然推倒。
搁在以前,这问题根本不存在。村里谁家日子过得好点,撑死了叫一声“能人”。但现在不一样了,资本和技术涌入乡村,土地里长出来的,早就不只是粮食,更是真金白银。那些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摇身一变,成了手握订单、调动资本的 农业企业家 。
所以,这个称呼,得讲究。
最常见,也最保险的,就是 老板 。简单直接,通行于一切商业场合。“李老板”、“王老板”,一个称呼,立马把对方从“乡里乡亲”的身份里拎出来,放到了一个商业合作的框架里。这声“老板”,是承认其实力,是表达一种商业上的尊重。但说实话,有点乏味,有点像标准答案,少了点人情味儿。尤其是对着那些沾亲带故的,或者是一起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你突然来一句“X老板”,那空气里瞬间就能闻到尴尬的味道。
比“老板”更进一步的,是 X总 。比如“张总”、“刘总”。这个称呼,默认了对方已经不是个体户,而是有公司、有团队、有架构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者。能被叫做“总”的,一般都是搞规模化种植、养殖,或者农产品深加工的。他们的办公室里可能挂着“天道酬勤”的字画,但电脑里跑的绝对是最新的ERP管理系统。叫一声“X总”,等于承认了对方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企业规模。这称呼,分量更重,但距离感也更强。你这么叫他,他心里受用,但可能也就把你当成了一个普通的生意伙伴。
真正有意思,也更见水平的,是那些带着行业特色的“江湖绰号”。
就像我大伯叫我三叔“葡萄大王”一样。养猪厉害的,叫 猪王 ;种的苹果又大又甜,远近闻名的,叫 果王 ;搞食用菌种植,规模做得极大的,尊称一声 菌菇大王 。这种称呼,简直是点睛之笔。它首先肯定了对方的财富是来自于他的专业领域,扎根于土地,而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投机。其次,这个“王”字,带着点草莽英雄的传奇色彩,既接地气,又充满了敬佩。这比一万句“老板”都来得有力量,直接夸到了对方的心坎里。被这么称呼的人,往往会觉得你懂他,你尊重他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他的钱。
还有一种称呼,正在慢慢兴起,那就是 新农人 。这个词,有点时髦,有点互联网的味道。它跳脱了传统的财富标签,更强调一种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叫一个有钱的农民“新农人”,等于是在说:“嘿,哥们,我知道你不仅仅是有钱,你还有技术,有理念,有情怀,你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做农业,你代表着农业的未来。”这个称呼,特别适合那些从城市返乡创业、玩转电商直播、注重品牌打造的年轻一代。他们可能穿着潮牌的T恤,开着皮卡,在田间地头搞直播,他们卖的不仅仅是农产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叫他“老板”,他可能觉得你俗;你叫他“新农人”,他可能会引你为知己。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带着文化和乡土情怀的称呼—— 乡贤 。这个词,分量可就重了。不是有钱就能叫的。被称为“乡贤”的,往往不只是自己富裕了,更是带动了一方乡亲共同致富,并且在乡村公共事务、文化传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他们是村里的主心骨,是事实上的精神领袖。这个称呼,已经超越了财富的维度,抵达了道德和声望的层面。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极高的民间赞誉。
说到底,怎么称呼,取决于你和他的关系,以及你想表达什么。
想谈生意,求合作,那就规规矩矩叫声“老板”或“X总”,这是商业礼仪。是朋友,是晚辈,想表达亲近又不失尊敬,那就从他的产业入手,喊声“大哥”的同时,捧一句“您这可是我们这儿的‘养鸡大王’啊”,效果绝对拔群。面对那些有理想、有情怀的年轻一辈,不妨试试“新农人”或者直接称呼其品牌 创始人 ,聊聊他的创业故事,更能打开话匣子。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自己怎么看自己。我问过我三叔,现在这么大老板了,别人叫你啥最高兴?他嘬了口茶,把那辆奥迪A8的车钥匙往桌上一扔,眯着眼说:“叫啥都行,只要别在我背后说我是‘暴发户’就行。我这钱,一分一分都是从土里刨出来的,干净。”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所有的称呼,其实都是在试图定义他们。但他们自己,内心深处最在意的,可能还是那个最朴素的身份——一个凭本事、凭汗水,堂堂正正挣钱的 农民 。只不过,这个农民前面,需要加上很多定语:懂技术的、会经营的、有远见的、富裕的。
所以,下次你再遇到一个开着豪车、谈着大生意,但裤腿上可能还沾着点泥土的“农民”,别再犹豫怎么称呼他。用心观察,真诚交流。或许最好的称呼,就藏在他谈起自家那片果园时,眼睛里闪烁的光里。那束光,比任何头衔都更加耀眼。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