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咖啡馆等我姐,一个穿着笔挺西装、头发梳得油亮的男人快步走进来,径直朝我姐那桌走去,微微弯腰,脸上堆着那种标准化的、无可挑剔的职业笑容,开口就是:“ 张姐 ,您要的资料都准备好了。”
我差点没反应过来。
张姐?哪个张姐?我环顾四周,这咖啡馆里姓张的女性估计不止一个,但他喊的,就是那个正低头回着微信、连眼皮都没抬一下的、我认识了二十多年的亲姐姐。

那个男人走后,我才凑过去,一脸坏笑地戳戳她:“哟, 张姐 ?”
她终于从手机屏幕里拔出视线,白了我一眼,那眼神里的意思很明白:你懂个屁。
我确实不懂。在我的世界里,她就是“姐”,或者被我气急了的时候,是连名带姓的三个字。但走出家门,她就像个变色龙,在不同的社会生态里,拥有着千变万化的称谓。每一个称谓背后,都像一个代码,解锁了她的一种特定身份,也折射出 现代人怎么称-呼我姐的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
在她的公司,那个被称为“职场”的微缩江湖里,她的称谓就是一部权力与人际关系的浮世绘。刚进去的小年轻,毕恭毕敬地喊她一声“ 张姐 ”。那个“姐”字,拖着一点敬畏,又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亲近,既表明了资历的差距,又不像“领导”那么生硬,是一种极具东方智慧的办公室社交语言。而那些和她平级的,或者需要她协作的,则更多地会喊她的英文名, Grace 。一声“Grace”,轻快、洋气,仿佛瞬间拉平了所有人的背景,大家都是在CBD里喝着冰美式、敲着代码的专业人士,不谈感情,只谈KPI。
但最让我觉得陌生的,是有一次我去找她,听到她的下属在电话里称呼她为“ 张总 ”。那个“总”字,像一堵墙,瞬间把她和我记忆里那个会跟我抢电视遥控器的女孩隔开了。它冰冷、权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挂了电话,她看到我,立刻又变回那个有点疲惫的姐姐,揉着太阳穴问我:“晚上想吃什么?”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些称谓,是她披荆斩棘时穿上的铠甲,也是她在不同战场上的名号。
但手机一亮,画风骤变。
她的闺蜜群里,她就不是什么“张姐”或“Grace”了。她是“ 宝贝 ”、“ 亲爱的 ”、“ 臭女人 ”,甚至是某个只有她们才懂的、有点傻气的绰号。这些称谓腻歪得像刚出炉的麻薯,黏糊糊的,充满了不设防的亲密。她们聊的话题从新出的口红色号到隔壁部门的八卦,再到对某个男明星的集体“发疯”。在这里,她可以毫无顾忌地发语音条,声音嗲得让我起鸡皮疙瘩,可以把一张P得连我妈都认不出来的自拍发进群里,然后收获一连串“ 美死我了我的宝 ”的彩虹屁。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比如,她被她的朋友们称为“ 我的互联网嘴替 ”。因为我姐这人,逻辑清晰,说话一针见血,经常能在朋友们被气得说不出话时,精准地组织语言,给予对方“致命一击”。于是,当朋友们在网上跟人对线吵不过时,就会把截图发给她,求她出山。这时候,她就成了她们的“武器”。
你看,这些称谓,又成了她情感世界里的通行证。它们代表着一种归属感,一种“我们是一伙的”的默契。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她在网络世界里的身份。
我姐,一个外人看来精明干练的职场女性,私下里却是个游戏宅。在那个由数据和代码构成的虚拟世界里,她有另一个名字,一个听起来就很酷的ID。在那里,没人知道她是“张总”,也没人关心她的PPT做得好不好。别人喊她“ 大佬 ”,或者“ 大神 ”。因为她操作犀利,意识超前,能带着一群“菜鸟”队友赢得胜利。有时候我凑过去看她打游戏,只听见耳机里传来各种激动又崇拜的声音:“ 大佬带带我! ”“谢谢 小姐姐 !”
这个“ 小姐姐 ”,又和在商场里,导购员为了拉近距离喊出的那个“小姐姐”完全不同。游戏里的“小姐姐”,带着对技术的认可和一丝性别带来的亲切感,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社会利益的赞美。它让我看到我姐完全陌生的另一面:专注、热血,甚至有点“中二”。谁能想到呢?那个在会议室里运筹帷幄的 Grace ,会在深夜里因为一个漂亮的五杀而激动得拍桌子。
当然,还有那些更大范围的、更泛化的称呼。
走在路上,发传单的会喊她“ 美女 ”。一个“美女”砸下来,方圆五米内的所有雌性生物都可能回头,它廉价、普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也毫无意义。
网购时,客服会亲切地喊她“ 亲 ”。这个字眼曾经一度很流行,现在听起来却像上个世纪的古董,带着一种程式化的热情。
这些称谓,就像是现代社会的背景音,它们定义不了她,只是在她路过时,在她身上贴上了一张最不走心的标签,风一吹就掉。
绕了一大圈,说了这么多别人 怎么称-呼我姐的 。那么,我呢?
在我这里,她永远只有一个称呼——“ 姐 ”。
不是“张姐”,那太疏远。不是“宝贝”,那太肉麻。也不是“大佬”,她在生活里其实笨手笨脚。
就是简简单单一个字,“姐”。
当我喊出这个字的时候,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她在会议室里严肃的脸,也不是她在游戏里厮杀的身影。而是小时候她把自己的零食分我一半的样子;是上学时她帮我跟爸妈打掩护的样子;是现在,她下班回家,踢掉高跟鞋,瘫在沙发上,毫无形象地喊着“我饿了,快去做饭”的样子。
这一声“ 姐 ”,干脆利落,却包含了我们之间所有的故事、所有的默契和无可替代的血缘关系。
现代社会给了她无数个名字,无数张面孔。她是 张总 ,是 Grace ,是 宝贝 ,是 大神 ……她像一个高速旋转的多面体,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不同的色彩,以应对这个复杂又多变的世界。每一个称谓,都是她人生某个阶段、某个场景下的一个切片。
而我,有幸能站在那个多面体的核心,能看到那个不被任何称谓定义的、完完整整的她。
那个回到家,依然会跟我抢零食的,我的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