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的胖宝贝怎么称呼?解锁那些爱意满满的昵称!

我跟你说,自从我姐生了那个娃,我们家的话题中心就彻底转移了。以前是催婚催生,现在是……集体围观一个行走的米其林轮胎人。真的,毫不夸张。那小胳膊小腿,一节一节的,跟莲藕似的,肉都挤成了褶子,脖子?对不起,我们家这宝贝儿没脖子,下巴直接无缝衔接锁骨,三层游泳圈是标配。每次我姐把他从婴儿床里捞出来,我都感觉她像是在捞一袋刚发好的面团,沉甸甸,软乎乎,还散发着一股子奶香味儿。

于是,一个世纪难题就摆在了全家人面前: 姐姐家的胖宝贝怎么称呼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名是有的,他爹翻了半宿康熙字典给起的,文绉绉的,什么“宇”、“涵”、“轩”之类的,寄托了老父亲的殷切期望。可问题是,你看着那张胖到五官都快挤在一起的脸,你再看看他那使劲儿蹬着的小粗腿,你管他叫“思远”?你真的叫得出口吗?反正我是叫不出口,太违和了,感觉像给一个圆滚滚的土豆起了个名叫“爱德华”。

姐姐家的胖宝贝怎么称呼?解锁那些爱意满满的昵称!

家里最先“发难”的是我妈,也就是孩子他姥姥。老太太抱过外孙,颠了颠,眉开眼笑,张口就是:“哎哟喂,我的 小胖墩儿 ,沉死姥姥了!”

我姐的脸,当时,就那么微微僵了一下。

你看,这就是代沟。“胖”这个字,在老一辈眼里,那是福气,是养得好,是壮实。但在我们这一代,尤其是我姐这种刚生完娃、身材焦虑还没完全褪去的新手妈妈耳朵里,就有点……刺耳。哪怕这说的是她儿子。她大概是怕这“胖”字跟了娃一辈子,以后上学了被同学起外号。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称呼问题,瞬间升级成了家庭内部需要小心翼翼处理的“雷区”。直接叫“胖子”?那肯定不行,太不尊重了。叫“小胖墩”?我姐听了会皱眉。那到底, 姐姐家的胖宝贝怎么称呼 才最贴切,又充满了爱呢?

我,作为新晋小姨,义不容辞地开启了头脑风暴,简直比当年做毕业论文还认真。我把这些爱意满满的昵称分成了好几个流派。

首先,是“美食鉴赏家”流派。

这个流派的精髓,就是把娃看成一样秀色可餐的食物。因为胖宝宝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想咬一口。

  • 包子/小笼包 :这个提名支持率最高。那脸蛋,圆得跟刚出笼的白面大包子似的,一戳一个软乎乎的坑,半天弹不回来。尤其是他睡着的时候,小嘴微微嘟着,呼吸均匀,看上去真的就是个“会呼吸的包子”。
  • 糯米糍 :这个更传神。形容他那种白白嫩嫩、软软糯糯的质感。抱在怀里,感觉整个人都要被他融化了,又Q又弹,糯叽叽的,手感一级棒。
  • 小汤圆 :元宵节限定款称呼,白白胖胖,团团圆圆,寓意还好。
  • 肉丸子 :这个就更直接了,充满了烟火气,一听就是个扎实、好养活的娃。

其次,是“动物世界”流派。

把宝宝比作可爱的动物幼崽,也是人之常情嘛。

  • 小猪猪/猪宝宝 :虽然听起来好像有点骂人,但用在婴儿身上,那绝对是百分百的宠溺。吃了睡,睡了吃,无忧无虑,哼哼唧唧的,除了不会拱白菜,其他特征基本都对得上。
  • 熊宝宝/小熊 :特指那些虎头虎脑、看上去就特别结实的胖娃娃。感觉他一伸懒腰,就能发出“嗷呜”一声,特有力量感。
  • 小海豹 :这个比较小众,但你仔细观察,那些胖得没脖子的宝宝,躺在床上扭来扭去的样子,是不是像极了在沙滩上蠕动的海豹幼崽?圆滚滚,光溜溜,萌得人心肝儿颤。

再次,是“形态描述”流派。

这个流派就比较写实了,抓住宝贝最显著的特征,加以艺术化处理。

  • 肉墩墩/肉球球 :简单粗暴,但爱意十足。喊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你脑子里已经浮现出他圆滚滚的样子了,感觉随时能原地弹起来。
  • 米其林宝宝 :这个简直是为那些莲藕臂、莲藕腿的宝宝量身定制的。一圈一圈的肉褶,就是他健康的勋章,是爸爸妈妈用爱和奶粉精心雕琢出的艺术品。
  • 小葫芦 :你看他那身材,是不是一个圆圆的脑袋,下面接着一个更圆的身体,活脱脱一个小葫芦娃。

最后,还有一个“霸气侧漏”流派。

这类昵称,往往寄托了家人对他未来的某种期许,或者纯粹是觉得好玩。

  • 小霸王/大王 :尤其是在家里备受宠爱的独苗苗,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小姨全都围着他转,不是“小霸王”是什么?
  • 将军肚 :特指那些肚子特别圆挺的宝宝,躺下的时候,小肚子鼓得老高,像个弥勒佛,一看就特有福相。

我们家内部为此还开了个小会。我妈坚持“小胖墩”最亲切,我姐夫觉得“熊宝宝”挺好,显得有劲儿。我姐呢,思来想去,觉得“糯米糍”不错,听起来软萌又好吃。

而我,在尝试了以上所有称呼之后,最终给他定下了一个专属我的爱称—— “我们家的小福宝”

因为我觉得, 姐姐家的胖宝贝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的核心,从来都不是那个具体的词,而是称呼背后那份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每一次我抱着他,感受着他沉甸甸的重量,闻着他身上独特的奶香,我就觉得,他是我们全家人的福气。他的胖,是福相;他的笑,是宝藏。

所以,我不再纠结于那个“胖”字,也不再刻意回避。我会捏着他的小肉手,叫他“小胖手”,会亲他的双下巴,说“我们福宝的双下巴真可爱”。我姐听了,也笑了。她明白了,大家说的“胖”,不是审美意义上的肥胖,而是一种最质朴的夸赞,是对她这个母亲辛苦付出的最高肯定。

现在,我们家对他的称呼已经彻底“混乱”了。姥姥叫他“心肝儿胖墩”,妈妈叫他“我的糯米糍”,爸爸叫他“臭小子”,我叫他“小福宝”。有时候,我们甚至会一长串地叫:“哎哟,我的肉墩墩、小猪猪、糯米糍福宝,快到小姨这儿来!”

他呢,还不会说话,只是睁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们,然后咧开没牙的嘴,给我们一个口水横流的、全世界最灿烂的笑。

那一刻,叫什么,还重要吗?他就是我们全家人的宝贝,独一无二,无可替代。那个胖乎乎的小小身体里,装满了我们所有人最滚烫、最柔软的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