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的小孩怎么称呼?这些叫法里藏着满满的爱意

你问我, 无忧无虑的小孩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拽回了某个夏天的午后。知了声嘶力竭,空气里都是黏糊糊的热浪,我外婆家的那台老旧风扇,咯吱咯吱地转着,吹出来的风都带着一股铁锈味儿。而院子里,那个穿着小背心、浑身晒得黢黑的我,正追着一只花蝴蝶,咯咯的笑声能穿透整个巷子。

我妈后来跟我说,那时候的我,就是个“ 没心没肺的小东西 ”。

无忧无虑的小孩怎么称呼?这些叫法里藏着满满的爱意

你看,第一个称呼就这么蹦出来了。它听着好像有点贬义,但你细细咂摸,那里面全是宠溺。没心没肺,所以才不会被芝麻绿豆大的事儿绊住脚,摔倒了,爬起来拍拍土,眼泪还没掉下来,注意力就又被路边一只蚂蚁给勾走了。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我们成年人早已丢失的天赋。

所以,当我们要给这种状态下的孩子一个称呼时,其实我们不是在定义他们,而是在表达我们自己内心的某种渴望和赞叹。

最常见的,大概就是“ 开心果 ”了。这个词简直太形象了。不是那种需要你费力去剥开的坚果,而是那种自己就裂开一道缝,把所有快乐都毫不保留地展现给你的开心果。家里只要有这么一个活宝,整个气氛都不一样了。他可能是那个在你跟爱人吵架冷战时,突然跑过来塞给你俩一人一颗糖,奶声奶气地说“不生气,吃糖糖”的小家伙;也可能是那个在爷爷唉声叹气时,用他胖乎乎的小手去抚平爷爷眉头的“小大人”。他们就是家庭气氛的调节剂,是矛盾的润滑油,是那一颗能让所有人都破涕为笑的灵丹妙药。

再升华一点,我会叫他们“ 小太阳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他们自己就是个发光发热的恒星,精力条永远是满格的。清晨,当你还挣扎着不想离开被窝时,他已经“哒哒哒”地满屋子跑,用他滚烫的小手来拍你的脸,叫你起床。他的存在,就是光明本身。那种快乐是会传染的,像是往平静的湖面丢了一颗石子,涟漪一圈圈荡开,把周围的大人也卷了进去,暂时忘了账单,忘了KPI,忘了明天早上七点的闹钟。抱着这么一个暖烘烘的小身体,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柔软又熨帖。

当然,还有一些更接地气的叫法。

比如我奶奶,她喜欢叫我们这种上蹿下跳、一刻也闲不住的孩子叫“ 小皮猴 ”。这个“皮”字,用得简直是神来之笔。它包含了活泼、淘气,甚至是一点点让人头疼的破坏力。他会把新买的沙发当成蹦床,把你的口红当成画笔在墙上尽情挥洒艺术天赋,但他做这一切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的是纯粹的好奇和探索的光芒,你根本没法对他真正地生气。你只会一边收拾残局一边无奈地笑骂一句:“你这个小皮猴!”而这声骂里,藏着多少的无可奈何,就藏着多少的爱。

还有的地方,会叫这种孩子“ 人间小精灵 ”。这个称呼就带了点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儿。他们好像是从另一个没有烦恼的维度不小心跌落到我们这个世界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直线的,纯粹的,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你跟他说“要努力赚钱”,他不懂,他只知道田里那只蹦跶的青蛙很好玩;你跟他说“人际关系很复杂”,他更不懂,他只知道隔壁的小朋友今天分了他一块饼干,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们是天生的哲学家,用最简单的行为,拷问着我们这些成年人早已习以为常的复杂规则。

有时候,一个称呼,也代表了一种动态。我特别喜欢一个说法,叫他们“ 行走的蒲公英 ”。你见过蒲公英吗?风一吹,那些带着小伞的种子就四散开去,飘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把生命和希望带到哪里。无忧无虑的孩子就是这样。他们的笑声,他们的一个拥抱,一句童言无忌的话,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不经意间就飘进了你的心里,然后生根发芽,开出一朵柔软的花。他们把快乐当成一种本能,四处播撒,不求回报。

说到底, 无忧无虑的小孩怎么称呼 ,这个问题本身就充满了温柔。一个名字而已?不,绝不。每一个称呼背后,都折射出我们成年人对童年、对纯真、对简单的向往和怀念。我们叫他们“开心果”,是因为我们太需要快乐了;我们叫他们“小太阳”,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时常阴云密布;我们叫他们“小精灵”,是因为我们渴望能活得像他们一样通透、干净。

所以,这声称呼,与其说是给孩子的,不如说是给我们自己的。它像一个坐标,一个提醒,让我们在被生活磨得面目全非的时候,还能想起来,生命最初的形态,就是那样一个什么都不怕、什么都好奇、跑起来像一阵风、笑起来能融化冰雪的,没心没肺的小东西。

他可以是任何名字,可以是“小肉球”,可以是“小炮弹”,可以是“甜蜜的负担”,甚至可以就是一个简单的昵称“宝宝”。重要的不是那个词,而是我们喊出那个词时,嘴角不自觉上扬的弧度,和眼里那片藏不住的,化成了水的星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