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张国立的儿子怎么称呼的 ,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连串的叹息和复杂的表情。
他叫 张默 。
一个如今听起来,似乎已经有些遥远,甚至带点尘封感的姓名。

在今天这个流量明星迭代比翻书还快的时代,一个消失在公众视野里快十年的名字,还能被反复提起,本身就是一件挺值得玩味的事儿。这背后,当然离不开他那个如雷贯耳的父亲—— 张国立 。
可以说, 张默 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和“ 张国立 的儿子”这个标签死死地捆绑在了一起。这既是他的通行证,也是他的紧箍咒。
早年间,你问 张国立的儿子怎么称呼的 ,大家会带着一种羡慕和理所当然的语气告诉你,叫 张默 啊,演戏很有灵气那个。
确实,他是有灵气的。
不同于现在很多面目模糊、演技靠配音和抠图的“星二代”, 张默 的脸上有一种东西,一种混不吝的、带着点邪气的劲儿。这种劲儿,在《让子弹飞》里演那个一碗粉丢了性命的“六子”时,简直是绝了。那种委屈、那种执拗、那种用生命去证明清白的悲壮感,被他演得入木三分。很多人看完电影,都记住了那个剖开自己肚子的年轻人。
还有更早的《我这一辈子》,他跟 张国立 、李成儒这些老戏骨对戏,演个小混混,愣是没被压下去。那股子顽劣和天真,活灵活-现。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这个顶着“ 张国立 之子”巨大光环、被无数资源喂大的年轻人,未来的路会走得如此崎岖,甚至可以说,是亲手把自己的人生导航仪给砸了。
一切的转折,或者说,第一次公开的裂痕,是那起著名的“打人事件”。
当时的女友是童瑶(对,就是后来演了《三十而已》顾佳的那个童瑶)。因为感情纠纷, 张默 动手了。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一个顶尖艺术院校的学生,一个前途无量的“星二代”,竟然对女友施暴。那一记耳光,不仅打在了当时的女友童瑶脸上,也像是狠狠抽在了公众对“星二代”美好想象的脸上。
至今我还记得那个画面, 张国立 ,一个在荧幕上扮演了无数皇帝、纪晓岚,总是那么从容淡定、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为了儿子的事,出来公开道歉。他花白的头发,疲惫的神情,那种父亲替儿子收拾烂摊子的无奈和心痛,透过屏幕都能溢出来。
那是 张国立 第一次为 张默 低头。
可惜,不是最后一次。
如果说打人事件尚可归咎于年轻气盛、处理感情问题不成熟,那么后来的事情,则彻底将他推向了深渊。两次因为吸食违禁品被抓,这已经不是“犯错”两个字可以轻轻揭过的了。
第一次, 张国立 再次发表声明,恳求公众能给这个“迷途的年轻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字里行间,是一个老父亲的卑微和绝望。公众看在 张国立 的面子上,也大多抱持着一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期待。
然而,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响亮的耳光。没过多久, 张默 “二进宫”。
这一次,连最宽容的看客都失去了耐心。同情和惋惜,变成了愤怒和鄙夷。一个人,怎么能在一同一个坑里,摔倒两次?这已经不是“失足”,而是主动往深渊里跳。
从此, 张默 这个名字,就彻底和“坑爹”、“扶不起的阿斗”这些词汇锁死了。
你再问 张国立的儿子怎么称呼的 ,得到的答案或许还是 张默 ,但语气里,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期待,只剩下一种“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感慨。
很多人试图分析 张默 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原因。
有人说,是 张国立 的溺爱。因为从小父母离异, 张国立 对他心怀愧疚,所以百般纵容,要什么给什么,最终养成了他无法无天的性格。
也有人说,恰恰是 张国立 的光环太盛,压力太大。活在这样一个父亲的阴影下,他做什么都会被拿来比较,做什么都好像是沾了父亲的光。他骨子里的叛逆,让他用一种最极端、最具有毁灭性的方式,来对抗这个标签,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我更倾向于后者。你看他在一些为数不多的采访里,谈到父亲,眼神总是很复杂。他渴望证明自己,却又摆脱不了父亲的影子。这种拧巴,贯穿了他的整个青春期,乃至成年。他就像一个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拼命想挣脱,结果却把自己缠得更紧,最后动弹不得。
张国立 这个名字,对他而言,是光环,更是沉重的枷锁。
如今的 张默 ,彻底消失了。据说转行做了幕后,偶尔有几张模糊的近照流出,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神采,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年人模样。
而 张国立 ,依旧活跃在荧幕前,参加综艺,拍戏,只是肉眼可见地苍老了许多。有时候看着他在节目里努力融入年轻人的梗,那种强撑着的体面,总让人联想到他那个不省心的儿子。或许,这份不停歇的工作,也是一种逃避,一种麻痹。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张国立的儿子怎么称呼的 ?
他叫 张默 。
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却最终在自我放逐中沉默的名字。
他的人生,像一部警示录,告诉所有人,出身和资源,从来都不是人生的保险箱。再优渥的土壤,也可能长出歪脖子树。而人这一生,最难的,或许不是对抗世界,而是与自己和解。
显然, 张默 没能做到。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