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简直能在我家饭桌上掀起一场关于伦理、传统和“现代人到底懂不懂规矩”的无声战争。导火索,就是我那个四岁半,正处于语言爆发期,逮谁都想给个精准定义的儿子,和他那个刚大学毕业,脸上还带着没褪干净的少年气,成天抱着手机打游戏的表弟。
问题就摆在眼前: 小孩子管我表弟怎么称呼 ?
我妈,作为这个家的传统秩序维护者,答案掷地有声,不容置喙:“叫 舅舅 啊!你表弟,不就是你儿子的舅舅吗?这还用问?”

我看着我那表弟,他正缩在沙发一角,耳机里传来激烈的游戏音效,手指在屏幕上翻飞如幻影,偶尔抬头,眼神里一片清澈的愚蠢,啊不,是纯真。再看看我儿子,正吭哧吭哧地试图爬到表弟背上,想把他当成一匹大马。
舅舅 ?
这两个字在我脑子里盘旋,然后炸开一朵荒谬的烟花。
你管一个自己还是个孩子,热衷于收集动漫手办,会因为没抽到限定皮肤而哀嚎半天的大男孩叫“舅舅”?这感觉,就像强行给一杯冰镇可乐加热到八十度,然后告诉你,这叫养生。
完全不对味儿。
我儿子显然也感觉到了这种“不对味”。他尝试过。有一次,在奶奶的威逼利诱下,他奶声奶气地对着我表弟喊了一声:“舅……舅?”
我那表弟,手一抖,游戏里的人物直接掉下了悬崖。他尴尬地挠挠头,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哎……”,那表情,比让他承认自己菜还痛苦。整个空气都凝固了,弥漫着一种“我们都在假装这很正常”的诡异气氛。
我儿子更迷惑了。在他小小的世界里,“舅舅”是我亲弟那样的,会开车,会给他买很贵的乐高,会一本正经地跟他讨论奥特曼战斗力,带着成年人稳重(或者说假装稳重)气场的男人。
而眼前这个……这个会跟他抢零食,会把他的小汽车改装得奇形怪状,会在他哭的时候手足无措地把手机递过来放动画片的“大朋友”,怎么也跟“舅舅”这个辈分森严的词挂不上钩。
于是,大部分时间,我儿子选择了一个更符合他直觉的称呼——“ 哥哥 ”。
“哥哥,我们玩那个!”“哥哥,你帮我拿一下!”
这个称呼一出口,气氛瞬间就活了。我表弟如蒙大赦,眼睛都亮了,立刻放下手机,兴高采烈地回应:“来来来!”两个人滚作一团,快乐得像两只小狗。
你看,这才是他们之间最真实的关系写照。一个大孩子,一个小孩子,是玩伴,是盟友,是某种跨越了辈分的、纯粹的友谊。
但“ 哥哥 ”这个词,在我妈耳朵里,约等于“乱了纲常”。
“怎么能叫哥哥呢?差着辈儿呢!你得教他,从小就要懂规矩!”她会在饭桌上,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着我,“以后出去,人家听见了笑话!说我们家没规矩!”
我试图辩解:“妈,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谁还那么讲究啊?他们俩玩得跟兄弟似的,叫 哥哥 多亲切。”
“亲切?亲切能当饭吃?规矩就是规矩!”
我爸则会在一旁打圆场,提出一个看似折中的方案:“要不,叫‘小舅舅’?”
“小舅舅”这个词,听起来似乎解决了年龄的尴尬,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欲盖弥彰的补丁。它依然在强调那个“舅”字,那个沉甸甸的辈分。我儿子喊起来,还是透着一股子不情不愿的别扭。我表弟听着,也还是那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说到底, 小孩子管我表弟怎么称呼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选择题。它背后,是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对于家庭关系、人际距离和所谓“规矩”的理解冲突。
在老一辈人眼里,家族就像一张严丝合缝的巨网,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节点,由称呼来定义和锚定。表弟就是舅舅,表姑就是姑婆,这是天经地义,是维系家族秩序的根本。称呼的正确,代表着对长辈的尊重,对家族结构的认同。
但在我看来,尤其是在这个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的时代,那种盘根错节的大家族概念,对孩子们来说,已经非常遥远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更多是建立在真实的情感互动和相处体验之上。
谁对我好,谁陪我玩,谁让我感到亲近,我就怎么称呼谁。这是一种更直接、更发自内心的情感连接。
强行给他安上一个“ 舅舅 ”的头衔,其实是在用一个抽象的、冷冰冰的社会符号,去覆盖一段鲜活的、热腾腾的关系。这不仅让我儿子困惑,也让我表弟背上了一个他这个年纪还无法,也不想承担的角色包袱。他不是不想负责,而是“舅舅”这个词,对他来说,也意味着隔阂和距离。他更愿意当一个能跟外甥打成一片的“ 哥哥 ”。
我甚至觉得,这种对“正确称呼”的执念,有点像一种情感上的懒惰。我们懒得去观察和承认人和人之间真实的关系形态,而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去粗暴地定义它。
后来,我放弃了纠正。
我妈再说,我就打哈哈:“哎呀,小孩子嘛,长大了自然就懂了。”我儿子喊“ 哥哥 ”,我表弟乐呵呵地应着,我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在心里为他们鼓掌。
有一次家庭聚会,一个远房亲戚逗我儿子:“宝宝,这是谁呀?”我儿子看了看正在帮他拼乐高的表弟,歪着头想了半天,大声说:“这是我的‘乐高哥哥’!”
全场静了半秒,然后爆发出善意的笑声。
我看到我表弟的脸,在那一瞬间,笑得比谁都灿烂。那是一种被精准定义的快乐,一种被从“舅舅”的身份枷锁里解放出来的轻松。
那一刻我彻底想通了。
小孩子管我表弟怎么称呼 ?就让他凭着自己的心去叫吧。叫“ 舅舅 ”也好,叫“ 哥哥 ”也罢,甚至叫一个独一无二的“乐高哥哥”,又有什么关系呢?
称呼是死的,人是活的。关系,是流动的,是温暖的。
只要那份亲近和爱意在,叫什么,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我们成年人所谓的“规矩”,有时候,真的还没有一个孩子凭直觉喊出的称呼,来得更真诚,也更准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