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棂懒洋洋地洒进来,落在摇篮里小小的一团上。那是一张粉雕玉琢的小脸,酣睡得正香,时不时还会发出几声猫咪般的哼唧。嗯,这是我们家的新成员, 老舅的孙女 。说实话,第一次在家族聚会上见到她,被众人七嘴八舌地告知这是“你老舅家孙女”的时候,我的心头先是一暖,接着就是那种熟悉的、略带尴尬的、甚至有点儿“如临大敌”的感觉瞬间涌上心头。哎呀,我的天哪!这可真是个世纪难题——我,到底该怎么称呼这个小家伙呢?
你别笑,这可不是我一个人在较真儿。在我们这儿,尤其是家族庞大、辈分清晰的传统家庭里, 亲属称谓 简直就是一门大学问,盘根错节,剪不断理还乱。每次逢年过节,一大帮子亲戚围坐一桌,新加入的成员,或者那些长大了、久未谋面的孩子们,都得经历一番“认亲”的考验。从爷爷奶奶到叔叔阿姨,再到姑舅表姨,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叫错了一个字,轻则引来善意的纠正,重则可能被长辈觉得“不懂事儿”、“没规矩”。而这 老舅的孙女 ,就精准地落在了我这种“中间辈分”人群的称谓盲区。
按理说,我是比我老舅的辈分要高的,我是他外甥/侄子辈。他孙女,那就是我的侄孙女或者外孙女辈了。理论上,我可以叫她“侄孙女”,或者更具体点儿,如果她爸爸是我老舅的儿子,那她就是我的“堂侄孙女”;如果她爸爸是我老舅的女儿,那我该叫她“表侄孙女”……等等,等等,光是想想这些复杂的推导过程,我的脑子就开始打结,就像一团毛线被顽皮的猫咪玩砸了,找不到头绪。而且,这些正式的、书面化的称谓,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生硬?跟一个粉嫩嫩、软糯糯的小不点儿,真要这么一本正经地叫吗?我总觉得少了点儿什么,那种温情脉脉的、带着亲昵的味道。

我琢磨着,这事儿吧,不能光停留在理论层面。得结合实际,得有 情感连结 的考量。
我试着观察了家族里其他人的做法。有人直接就叫起了小名儿,比如“甜甜”、“乐乐”什么的,这种最省事儿,也最讨喜,孩子们也容易接受,没有那么多辈分压迫感。小家伙懵懵懂懂地,只要有人逗她玩,叫什么她都咯咯笑。也有人,尤其是我那些比我更讲究的堂表兄姐们,他们会故作高深地、带着点儿考究的语气,唤她一声“丫头”、“小丫头”,或者干脆就叫她爸爸的名字,后面加个“家闺女”。这种方式,看似规避了直接的 亲属称谓 ,但总觉得少了点儿亲近,像是在看一个熟人的孩子,而不是自己家辈分隔了一层的小宝贝。
我呢,是个喜欢琢磨细节的人。我觉得,一个称谓,它不仅仅是一个标签,它更像是一座小桥,连接着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我希望我和 老舅的孙女 之间,能有那种跨越辈分、充满爱意的链接。如果我叫得太正式,她可能觉得我这个“长辈”有点儿遥远;如果我跟着大众叫 小名 ,又好像有点儿抹杀了她在我家族中的独特位置。这种纠结,真是让人抓耳挠腮。
我甚至为此特意翻看了家里那本老旧的、手抄的族谱,想从中寻找点儿灵感。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家族的兴衰更迭,每一个名字下面都用小字注明了其辈分和与主脉的关联。可这越看,我越迷糊。古代的 亲属称谓 系统比现在复杂得多,什么“从祖孙”、“远房侄孙”的,光是字面意思就得琢磨半天。而且,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年轻人,包括我自己,对这些繁复的 亲属称谓 已经不甚了解,甚至有些抵触。大家更倾向于简单化,口语化,甚至用“叔叔阿姨”来一概而论。这种简化固然方便,但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文化传承的细节和人情味儿。有时候想想,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那些曾经让家族 情感连结 更紧密、更有仪式感的纽带。
那天,老舅带着他的小孙女来我家吃饭。小家伙已经会摇摇晃晃地走路了,一双眼睛滴溜溜地转,好奇地打量着四周。我看着她胖嘟嘟的小手努力够桌上的糖果,忍不住笑了。那一瞬间,所有的理论、所有的规则,似乎都烟消云散了。我蹲下身,伸出手,柔声地叫了一句:“喂, 小宝贝儿 ,过来!”她一怔,然后咧开嘴,露出两颗刚冒出来的米粒大的牙齿,咿咿呀呀地朝我爬过来。
那一刻,我突然就茅塞顿开。称呼,固然重要,但 情感连结 才是核心。对于一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来说,她感受到的更多是语气里的温柔,是肢体语言中的亲昵,是眼神里的慈爱。至于那个具体的字眼,或许在几年后她能完全理解,但在现在,它只是一个代号,一个触发她笑声的信号。
所以,我决定了。在家人面前,我或许会随大流地叫她 小名 ,或者干脆就用“孩子”、“宝宝”这样泛指的称谓。但私下里,当只有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会用那些充满爱意、专属我们的昵称。比如,我会轻轻地叫她“小福星”,因为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数的欢声笑语;或者叫她“小甜豆”,因为她笑起来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得甜滋滋的。这些称谓,无关辈分,无关规矩,只关乎一份纯粹的爱,一份从我心底涌出的,对这个 老舅的孙女 的疼爱。
当然,我也会在适当的时候,跟她讲讲家族的故事,告诉她我的 老舅 ,她的爷爷,是个怎样有趣的人,让她知道我是她长辈中一个特别的存在。我会用行动去建立和维系这份 情感连结 ,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僵硬的称谓。或许,等到她长大一些,能够理解家族谱系的时候,我会告诉她,按照传统,我是她的“堂伯祖”或者“表姑祖”——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酷?一个充满历史感的称呼,与我们之间独特的、充满温情的 情感连结 并行不悖。
所以, 我该怎么称呼老舅的孙女 ?现在,我有了答案。我会用爱去称呼她,用真心去连接她。名字,不过是一种形式,而爱,才是永恒的内核。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代人在面对传统与现代、规则与情感之间的选择时,所能找到的最佳平衡点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