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王二小我们应该怎么称呼?这个问题,乍一听,似乎简单得有点多余。王二小不就是王二小吗?可细想起来,这三个字,承载的何止一个名字那么轻巧。它压着沉甸甸的历史,也牵扯着我们这一代人对英雄的理解和记忆方式。有时候,我真觉得,有些东西,越是想给它一个“最标准”的称谓,越容易把那份原始的、纯粹的感动给冲淡了。
我小时候,听我爷爷奶奶讲王二小的故事,那会儿还没有什么高清电视,也没有网络,就是炉火边上,就着一盏昏黄的灯,老人家慢悠悠地讲。他们不说“少年英雄王二小烈士”,也不说“革命先烈王二小同志”,就说“王二小”。“王二小是个放牛娃,机灵得很,鬼子来了,他假装带路,把敌人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哎,他才十二岁啊。” 爷爷奶奶每次讲到最后,总是叹息,眼睛里有泪花。那时候,我心里冒出来的,就是王二小。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跟我们村里的狗蛋、铁牛没啥两样,却做了件惊天动地的事。这个称呼,带着泥土的芬芳,带着山野的真实,带着一种邻家孩子的亲切感,直接就砸进我心里了。它没那么多修饰,却透着一股子血肉模糊的真切。
后来上学了,课本上出现了“少年英雄王二小”。“少年英雄”这四个字,一下子就把他拔高了,也规范化了。没错,他确实是英雄,而且是少年英雄,这无可置疑。它是一种官方的肯定,一种盖棺定论的荣耀。它强调了他的年龄,凸显了他的非凡。这个称呼,带着教育的意味,带着一种要我们学习和铭记的责任。可我总觉得,当“王二小”前面加上“少年英雄”四个字的时候,他仿佛一下子变得有点远了,像是一个塑像,被供奉起来,高不可攀。那份最开始的、与我年龄相仿的亲近感,似乎被拉开了一段距离。我当然知道这是崇敬,是教育的必要,但内心深处,我还是怀念那个没有头衔的“王二小”。

你说我们应该怎么称呼?我觉得,这根本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这更像是一个情感的层次。在我们的日常表达里,在私下里,跟朋友聊起来,跟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我觉得直呼其名“王二小”,反而更显亲切,更显真实。那份朴素的童真、那份突如其来的勇气,就从这三个字里,活生生地跳了出来。就像你称呼你某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你会直呼其名,那是一种熟稔和信任。而对于王二小,这种直呼,正是我们对他那份牺牲的最直接、最无华的接纳。它不是要去刻意强调他是英雄,而是英雄本身就内化在他的名字里了。
然而,在正式场合,比如纪念活动、历史教材、媒体报道中,我觉得加上“少年英雄”甚至“烈士王二小”,是必要的。这不仅仅是对他个人的尊重,更是对那段历史,对所有为国家民族牺牲的先烈的集体致敬。它告诉后来者,他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为了正义可以牺牲一切的壮烈。这个称呼,承担着历史的重量,肩负着传承的使命。它把王二小放到了一个更宏大的叙事中,让他成为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你看,我们不应该固执地去争论哪个称呼才是“唯一正确”的。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好的称谓,是活的,是能适应不同语境和情感需求的。当我们想唤起孩子心中那份最原始的共鸣,那份“小小的我,也能做出大大的事”的冲动时,“王二小”就够了,三个字,掷地有声,带着泥土气,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鲜活。他就像你我身边的小伙伴,因为那份本能的善良和勇气,做出了超越年龄的壮举。那种亲近感,那种代入感,是任何修饰都无法给予的。
而当我们想去祭奠,去思考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去提醒自己和后代那份牺牲的沉重与伟大时,“少年英雄王二小”或者“王二小烈士”则显得更为庄重,更有仪式感。它把个体的故事融入了宏大的民族叙事,让他的牺牲不再仅仅是一个孩童的壮举,而是革命洪流中无数英勇身影的缩影。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个“王二小”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个称呼,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对历史的敬畏。
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一种灵活、有温度的称呼方式。在讲述他的故事,尤其是给孩子们讲的时候,多用“王二小”。让他的名字像一颗种子,自然而然地种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知道,英雄并非遥不可及,有时,他们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和我们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种“去神化”的称呼,反而能让英雄的形象更具生命力,更具感染力。我们不希望孩子们觉得英雄是遥远的神明,而是可以效仿的榜样,那种发自内心的勇敢与担当,是可以在平凡生活中培养起来的。
而当我们要组织纪念活动,要写文章呼吁大家不要忘记历史时,我们完全可以郑重其事地称呼他为“少年英雄王二小烈士”。这不矛盾,这反而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称谓,指向的是同一个灵魂,同一个精神图腾,只是侧重点不同,目的不同。一个是为了唤起情感共鸣,一个是为了强调历史定位和崇高价值。
关键在于,无论我们怎么称呼,都不能让他的故事被遗忘,不能让那份纯粹的勇气蒙上尘埃。这才是我们讨论“王二小我们应该怎么称呼”这个问题的核心意义。称谓,终究只是一个载体。真正的传承,是把他身上的那股子劲儿,那份不屈的少年意气,那份对国家、对民族的赤子之心,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里。让我们知道,英雄不是完美无缺的神,他们也曾是和你我一样的凡人,只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他们选择了挺身而出,选择了牺牲。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我,王二小我们应该怎么称呼?我想我会这样回答:你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吧。只要你的心里,还存着那份对他的敬意,那份对历史的铭记,那份对英雄精神的传承,那么,无论是“王二小”,还是“少年英雄王二小”,甚至在心中默默地喊他一声“小兄弟”,都足够了。重要的是,让这个名字,这个故事,永远活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让这份记忆,像山间的清泉,涓涓不息,代代相传。这,才是对他最好的致敬。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