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儿子怎么称呼?别叫错了辈分!

哎呀, 孙子的儿子 ?这话从嘴里说出来,再在耳朵里过一遍,怎么听着都觉得有点儿玄乎,带着一股子时光呼啸而过的味道。刚升级当爷爷奶奶那会儿,还觉得自己挺年轻的,抱着那个软乎乎的 孙子 ,心里美得冒泡。结果,这还没等我缓过神来,那小子自己也结婚生子了!得,这一下子,辈分又得往前推一层。

孙子的儿子 ,我,或者说我们家老伴儿,该怎么 称呼 呢?按规矩来,这可不是随便叫的。这小不点儿啊,从血缘上说,是我的 孙子 再生下的 儿子 。一层一层往下数,他是我 曾孙 。对,没错,就是那个听起来好像电视剧里才会出现的 曾孙

第一次有人跟我提“您 曾孙 ”的时候,我愣了半天。 曾孙 ?我?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感觉自己一夜之间老了好几十岁。那个词儿, 曾孙 , zēng sūn,念起来都有点儿口生。不像 孙子 孙子 喊着多顺口啊,带着一股子亲昵劲儿。 曾孙 这词儿,正式,也挺远的。

孙子的儿子怎么称呼?别叫错了辈分!

可不管心里感觉多奇怪,事实摆在那儿。那个咿咿呀呀的小家伙,就是我家的第四代,活生生的 曾孙 。所以,从我的角度,我 称呼 他,正式场合也好,给别人介绍也好,就得说:“这是我 曾孙 。”

那反过来呢?那个小家伙,等他再大一点儿,会说话了,他该怎么 称呼 我呢?这个称谓更厉害了,听着就觉得肩膀上沉甸甸的。对于 曾孙 来说,我这个 孙子 的爷爷,就是他的 太爷爷 。如果是老伴儿,那就是 太奶奶

太爷爷 ,tàiyéye。 太奶奶 ,tàinǎinai。这三个字的分量啊,跟“爷爷奶奶”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爷爷奶奶 听着还觉得是亲切的长辈, 太爷爷太奶奶 ,就感觉是家谱里的人物,带着历史的厚重感。

记得第一次,那个小 曾孙 被他爸爸妈妈抱着来看我,才几个月大,只会哼哼唧唧。他爷爷(也就是我 孙子 )逗他,指着我说:“宝宝,这是 太爷爷 哦!”我当时就觉得鼻子一酸,不是难过,是那种复杂的感动。看着小小一团的他,再想想自己走过的路,这血脉一代代往下传,太神奇了。

当然了,刚开始,小不点儿哪儿知道什么 太爷爷 太奶奶 的。他只会看着你笑,或者对着你流口水。家里人教他叫人,估计最开始也只会模糊不清地发音。可能先学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亲爷爷奶奶)。至于 太爷爷 太奶奶 ,那得等他再大点儿,理解能力强一些,发音也更清楚了才行。

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这孩子啊,刚开始可能分不清,把 太爷爷 叫成“老爷爷”,把 太奶奶 叫成“老奶奶”,或者干脆就叫个叠字小名儿。这都很正常。辈分啊,有时候是写在纸上的规矩,更多时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感觉,是家人之间那种独有的联结。正式的 称呼 固然重要,但那份亲情更重要。

话说回来,咱们国家的辈分 称呼 ,有时候真是门学问。一层层往下数,往上推,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叫错。这 曾孙 太爷爷 太奶奶 这对 称呼 ,就是到了这个年纪,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以前总听老人说他们的 曾孙 玄孙 曾孙 儿子 就是 玄孙 ,那又是再下一代了),觉得离自己好远。没想到,一转眼,自己也到这儿了。

这种辈分上的跨越,不仅仅是一个 称呼 的改变,更是一种生命阶段的提示。它告诉你,你已经站在了家族长长的河流的下游,看着更小的溪流汇入,奔向远方。抱着小小的 曾孙 ,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奶香味儿,感觉就像抱着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只是隔了三代人。

有些地方呢,可能 太爷爷太奶奶 称呼 会有稍许变体,比如叫“老祖”、“老太”,但主流、书面的 称呼 ,以及多数地区的习惯,都还是 太爷爷 太奶奶 。所以,如果有人问起,或者自己家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别犹豫,该 曾孙 曾孙 ,该 太爷爷 太奶奶 。这是咱们家族的 辈分 ,是规矩,也是爱的一种体现。

而且,你想想看,这 称呼 里头包含了多少故事啊。从我出生,到我 儿子 出生,到我 孙子 出生,再到我 曾孙 出生。这四代人,跨越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每个 称呼 背后,都站着一个具体的人,都有各自的人生轨迹。那个 曾孙 ,他以后也会长大,也会有自己的 儿子 ,到时候我就成了 太爷爷 太爷爷 …哈哈,想想就觉得有点儿好玩儿,也有点儿不敢想,那得是多老啊!

不过,现在最实在的,就是眼前这个小 曾孙 。教他认识我,听他慢慢学会发出“太爷爷”或者“太奶奶”的声音。即使是含糊不清的,听在我耳朵里,也是 세상에서 가장 아름다운 소리 (世上最美的声音)。这不仅仅是一个 称呼 ,这是血脉的传承,是生命的延续,是老树发出的最新最嫩的枝芽,是家这个字,最鲜活的证明。所以,问 孙子的儿子怎么称呼 ?记住咯,他是你的 曾孙 ,而你,是他的 太爷爷 太奶奶 。这辈分,清清楚楚,带着几代人的爱和牵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