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说你,是不是也有过那么一瞬间,在面对一个设计师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就卡壳了?“老师?哎呀,听着怪怪的,感觉像在学校里。”“哥?万一人家比我小呢?”“师傅?又不是学手艺的。”是不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怎么称呼设计师 ”,竟然能把你给难住?别笑,这事儿挺普遍的,尤其在咱们这个圈子里,大家来来往往,合作共赢,称呼这件小事儿,搞不好真能影响第一印象,甚至后面的合作顺不顺利。
你说,一个称呼嘛,至于这么纠结吗?嘿,还真至于!你想想,人都是有感觉的,尤其是在专业领域里。你随随便便一个称呼,可能在他听来,就觉得你不懂行,或者没把他放在眼里。反过来,一个得体、恰当的称呼,瞬间就能拉近距离,让对方觉得你尊重他,也显得你这个人有情商,懂规矩。所以,别小看这事儿,它真不是小事儿。
设计师 这个群体,可太丰富了。有做平面的,鼓捣Logo、海报、画册的;有做UI/UX的,让App、网站用起来丝滑顺畅的;有做工业设计的,研究各种产品怎么做得又好看又好用;有做服装设计的,让咱们穿得美美的;还有做空间设计的,把冰冷的房子变成温暖的家,或者酷炫的办公区。你想啊,面对这么多元的职业分支,统一一个称呼,好像是有点难度。

那到底 怎么称呼设计师 才对呢?别急,我给你分析分析,这事儿得看情况,看关系,更看你跟对方的熟悉程度和语境。
最稳妥、最不容易出错的称呼:
-
姓氏+职位/头衔: 这个是最官方,也最保险的。比如,如果对方叫张伟,职位是设计总监,你可以叫他“张总监”。如果只是普通设计师,你可以叫他“张设计师”。这个称呼的好处是显得专业、尊重,适用于初次见面或者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想象一下,在一个商务会议上,你脱口而出“那个小王啊”,跟一句“王设计师,关于这个方案您看……”,哪个听起来更舒服?高下立判嘛。缺点?可能有点生疏,不够亲切。
-
“您好”或者“你好”: 这听着有点像废话,但它其实是一个万能开场。在你完全不确定 怎么称呼设计师 的时候,先用“您好”或者“你好”开头,然后根据对话和对方的反应,再找更合适的称呼。比如,“您好,请问您是负责这次活动设计的张老师吗?”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后面的称呼。
比较普遍,但要注意使用场合的称呼:
-
“老师”: 这个称呼在设计圈里用得挺多的,尤其是一些有经验、有沉淀、愿意带徒弟或者分享经验的设计师,大家习惯叫他们“老师”。这个称呼带有尊敬的意味,认可对方的经验和能力。但注意,不是所有设计师都喜欢被叫“老师”,有些人会觉得有点显老,或者认为自己还没到“老师”那个级别。所以,如果你不确定对方是否接受,或者对方看起来很年轻,贸然叫“老师”可能不太合适。我见过一个刚毕业没多久,但业务能力挺强的小伙子,被客户叫“老师”,他当时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后来私下里跟我说,听着有点别扭。所以,用这个称呼前,最好先探探口风,或者看周围的人是怎么称呼的。
-
“X工”: 这个称呼在某些设计领域,比如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等可能会听到,尤其是在工程类的公司。这里的“工”就是工程师的意思。叫“X工”显得专业,也接地气。但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平面设计师或者服装设计师,叫人家“X工”,那可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了。
-
“哥/姐”: 在一些比较 informal 的场合,或者你跟设计师已经比较熟了,年龄又相仿或者对方比你大一点,叫“哥”或者“姐”是很自然的。这显得亲切、没有距离感。比如,你在一个设计工作室里,大家平时可能就这么互相称呼。但切记,这只限于私下或者关系好的时候,在正式场合或者第一次见面就这么叫,可能会显得你这个人不分场合,不够成熟。而且,如果对方比你小,或者看起来很年轻,你一口一个“哥”,人家心里可能也会犯嘀咕。
-
“大佬”、“大神”: 这通常是在网上,或者粉丝对偶像的称呼。表达的是一种崇拜和膜拜。比如看到一个设计师的作品特别牛,你忍不住评论一句“大佬太强了!”或者“大神收下我的膝盖!”。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面这么称呼,可能会显得有点夸张,或者有点油腻。当然,如果你跟对方关系特别好,开玩笑性质地叫一下也无妨,但要把握好度。
绝对要避免的称呼:
-
“喂”、“哎”或者直接叫名字(不带姓氏): 这是最不尊重人的称呼方式。无论对方是什么职业,比你年龄大还是小,直接用这种方式呼叫,都显得你非常没礼貌,甚至有点颐指气使的感觉。我见过有些人,自以为跟设计师熟了,就随随便便地喊人家名字,甚至用“喂”来引起注意。说实话,作为旁观者都觉得刺耳,更别提被这么叫的设计师了。换位思考一下,你愿意被人这么呼来喝去吗?肯定不愿意嘛。
-
“搞设计的”、“美工”: “美工”这个词,在很多设计师听来,是带有一点贬低意味的。尤其是一些受过专业训练、有自己独特创意和想法的设计师,他们会觉得自己不仅仅是简单的“做图工具人”,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审美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把设计师简单地归类为“搞设计的”,或者更糟糕地叫“美工”,就像把一个软件工程师叫做“敲代码的”一样,忽视了他们背后的思考、创意和专业性。所以,除非你知道对方是自己这么自嘲,否则尽量避免使用这两个词。
-
带有歧视或不当暗示的称呼: 这不用多说,任何带有年龄、性别、地域、外貌等歧视或不当暗示的称呼,都是绝对不能使用的。这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那到底怎样才能知道最合适的称呼呢?
-
察言观色,听听周围人怎么叫: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第一次见面或者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时,先别急着开口叫人。听听其他人是怎么称呼这位设计师的。是叫“李总”?还是“王老师”?或者“小陈”?模仿大多数人的称呼,基本上就不会出错。
-
自我介绍后,询问对方怎么称呼方便: 在你介绍完自己后,可以礼貌地问一句:“请问我该怎么称呼您?”或者“您希望我怎么称呼您比较方便?”这样既显得你尊重对方,也能直接得到答案。有些设计师会说“叫我名字就好”,有些会说“叫我X老师吧”,有些则会说“叫我X工”。按照对方的意愿来,总是没错的。
-
根据场合和关系灵活调整: 就像前面说的,“哥/姐”或者直呼名字(带姓氏)更适合私下或关系好的时候,而“姓氏+职位”或者“老师”更适合正式场合。随着你们关系的深入,称呼也可以慢慢变得更随意一些。比如一开始叫“王设计师”,熟了之后可以叫“老王”,但前提是你们的关系已经非常铁,而且你知道对方不介意。
-
记住别人的名字和称呼: 这个很重要!跟设计师打过交道后,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希望你如何称呼。下次再见面的时候,直接用上正确的称呼,对方会觉得你很用心,也很受尊重。反之,如果你总是叫错,或者每次见面都一副不确定的样子,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 怎么称呼设计师 ,就是要体现出你的尊重和专业。设计师是为你提供专业服务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创意,帮助你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价值,是从一个恰当的称呼开始的。
别以为这只是个小事儿,有时候,一个温暖的称呼,一句真诚的感谢,比什么都重要。我认识一个资深UI设计师,他跟我说过,最让他觉得舒服的客户,不是那些出钱最多的,而是那些懂得尊重他工作的人。哪怕只是项目很小,预算不多,但客户在沟通过程中,能体现出对他的专业认可,并且在称呼上也非常礼貌,他会觉得特别开心,也愿意付出更多去做好。反过来,有些客户,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称呼随便,甚至把设计师当成呼来喝去的“画图工具”,这样的合作关系,肯定很难愉快。
所以啊,下次再遇到设计师,别再纠结 怎么称呼设计师 了。想想我今天跟你说的这些,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那个最能体现你尊重和诚意的称呼。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你们的合作之路,走得更顺畅,更愉快。这,就是人情世故里的智慧啊。别以为只有在饭桌上、KTV里才需要情商,在工作场合,这些细节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记住,设计师也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职业尊严。一个好的开始,往往是从一句恰当的称呼开始的。别让一个简单的称呼,成了你跟设计师之间沟通的障碍。多用点心,多观察观察,你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而且,当你用对了称呼,得到了设计师的认可和好感,你会发现,后续的沟通都会变得异常顺利,说不定,还能成为不错的朋友呢!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下次再问自己“ 怎么称呼设计师 ”,心里就有谱了吧?去实践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的。毕竟,你是个愿意学习、愿意进步的人,不是吗?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