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进大学教室,除了教授高高在上,还有那么一群身影,他们可能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站在讲台一侧,或者在答疑时间微笑地等着你。他们就是 助教 。说实话,刚开始,这 怎么称呼助教 的问题,真能让人卡壳好一会儿。喊老师?好像有点过了,毕竟他们不是教授。直呼其名?又显得没大没小,不够尊重。那一瞬间,脑子里能蹦出各种称呼, 助教 老师?TA?甚至有人想过干脆就叫“同学”得了(别笑,真有人这么想过!)。这事儿看着小,实则关乎你的礼貌、情商,甚至直接影响你在老师、 助教 心中的初步印象。所以,搞清楚 怎么称呼助教 ,绝对是大学生存手册里不可或缺的一页。
在我看来, 怎么称呼助教 ,得看具体情况,得有那么点儿灵活性,又不能跑偏。最稳妥、最不会出错,而且最普遍的称呼,毫无疑问是:“ 助教 老师”。你看,“ 助教 ”表明了他们的身份, 助教 是教学的辅助力量,这个称呼点明了关系。“老师”呢?这是对所有在教学岗位上付出辛勤劳动者的尊称。把这两个词一结合,“ 助教 老师”,既体现了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又不至于越过教授的界线。尤其是刚开始,你对这位 助教 一无所知的时候,用这个称呼绝对是上上之选。我记得大一那会儿,有个数学系的 助教 ,也就比我们大两三岁,板着脸的时候还挺唬人的。大家一开始都战战兢兢地喊“ 助教 老师”,结果他听了挺高兴,板着的脸也放松了不少。后来熟悉了,发现他其实是个特风趣的人。你看,一个恰当的称呼,是不是能瞬间拉近距离?
当然,世事无绝对, 怎么称呼助教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 助教 可能特别年轻,或者他们自己更倾向于轻松的氛围。这个时候,“ 助教 老师”可能就显得稍微有点生硬了。那怎么办?观察!仔细听听 助教 自己怎么介绍自己,怎么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没有可能,他会在课上或者邮件里提到:“大家可以直接叫我小X,或者X老师。”如果他主动给出了更亲切的选择,比如“小X”,那你可以考虑在非正式场合(比如邮件回复、下课后的私下交流)使用这个称呼。但注意,这是在 助教 明确表示或暗示的情况下!绝对不要自己擅作主张就“小X”、“老Y”地喊起来,那样真的挺冒犯的。

还有一种情况,尤其是在一些国际化的项目或者课程中, 助教 可能会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或者课程本身就采用更偏向于研究生的 助教 (Teaching Assistant,简称TA)。这时候,“TA”这个称谓就非常常见了。你可以直接称呼“Hi, TA”,或者如果知道他们的名字,可以直接叫“X TA”。这在很多场合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甚至在某些语境下比“ 助教 老师”更自然。我有个朋友在申请国外研究生时,经常需要联系那边的TA咨询问题,用的就是“Hi, [名字] TA”,对方回复得也很顺利。所以,如果你所在的课程有浓厚的国际化色彩,或者 助教 本身就是研究生在读,不妨考虑一下“TA”这个选项。
但话说回来,无论你选择哪种称呼,背后都得带着一份尊重。称呼只是个形式,更重要的是你对待 助教 的态度。 助教 他们的工作真的挺不容易的。他们往往需要批改作业、组织答疑、维护课堂秩序,有时候还要协助教授备课。这些工作量可不小,而且很多时候是没有报酬或者报酬微薄的。他们这么做,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很多 助教 本身就是研究生),更是因为对教学有热情,或者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提升自己。所以,无论你叫他们什么,问问题时礼貌一些,提交作业按时一些,平时交流尊重一些,比什么都重要。
举个例子,我曾经遇到一位特别热心的 助教 ,我们都喜欢叫他“ 助教 老师”。有一次作业 deadline 快到了,我有个地方卡住了,急得团团转。半夜两点多,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这位 助教 老师发了邮件。没想到,他竟然马上回复了,详细地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还附上了相关的参考资料。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感动。你觉得,面对这样一位尽职尽责的 助教 , 怎么称呼助教 这个问题,还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选择吗?它更是你内心那份感激和尊重的外化表达啊!
当然,也有一些比较让人头疼的 助教 ,可能态度不太好,或者答疑敷衍了事。遇到这种情况,心里肯定不舒服。但即便如此,在公共场合或者正式交流时,我还是会建议你保持礼貌,使用“ 助教 老师”或者其他适当的称呼。毕竟,他们的言行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的礼貌是我们自己的修养。没必要因为对方的不足,就让自己也失了分寸。私下里,你可以和同学吐槽,但表面上的尊重,是成年人世界里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最后,再强调一下 怎么称呼助教 的小细节。如果你要发邮件给 助教 ,邮件的标题和开头称呼尤其重要。标题最好能清晰地说明邮件内容,比如“关于[课程名称]的作业问题请教 – [你的姓名学号]”。开头称呼,如果是第一次联系,或者不确定 助教 的偏好,“尊敬的[ 助教 姓名]老师”或者“尊敬的[ 助教 姓名]TA”是绝对不会错的。如果已经熟悉了,而且 助教 允许更轻松的称呼,那可以适当调整。邮件结尾别忘了写上“谢谢您的时间和帮助”之类的客套话,落款写清楚自己的姓名、学号和班级。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能体现你的认真和尊重。
总之,关于 怎么称呼助教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答案。核心原则是:尊重他们的身份和劳动,选择一个既得体又符合语境的称呼。最保险的是“ 助教 老师”;如果语境合适或 助教 允许,可以是“TA”或者他们的名字加上“老师”/“TA”的后缀;在极少数 助教 明确表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更亲切的称呼。多观察,多倾听,用心去感受,你会找到最合适的那个称呼。别让这么个小问题,成了你大学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大胆去交流吧,很多时候, 助教 都是你大学学习道路上的好帮手,值得你用恰当的方式去对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