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 姑父的妈妈 ,到底该怎么叫啊?”春节快到了,我妈又开始操心拜年时七大姑八大姨的称谓问题了。说实话,我也头疼。中国的亲戚关系,那叫一个盘根错节,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叫错,那可就尴尬了!特别是像 姑父的妈妈 这种,稍微拐个弯,就容易晕头转向。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我对着一个长辈喊了声“叔叔”,结果我爸脸都绿了,事后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说那是我的舅姥爷!从那以后,我对亲戚称谓就特别敏感,生怕再闹出笑话。
那么,言归正传, 姑父的妈妈 到底该怎么称呼呢?其实啊,这要分情况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白 姑父 是谁? 姑父 是姑姑的丈夫。那么, 姑父的妈妈 就是你姑姑的婆婆。
-
如果 你姑姑和你 姑父 关系很好,而且你姑姑经常在婆婆面前提到你,你就可以跟着姑姑叫,喊“奶奶”或者“姥姥”(具体喊哪个,取决于你姑父的妈妈是爷爷奶奶辈还是姥姥姥爷辈)。这样叫,显得亲切,而且不容易出错。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家都喜欢听人喊她奶奶或者姥姥。
-
但是, 如果你的姑姑和你 姑父的妈妈 关系一般,甚至有点紧张,或者你跟 姑父的妈妈 不是很熟悉,那么,直接喊“奶奶”或者“姥姥”可能就有点不合适了。毕竟,中国人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有些称谓代表着亲近,随便乱叫,反而会让人觉得轻浮。
-
这个时候, 比较稳妥的叫法是:“ 姑奶奶 ”(如果 姑父的妈妈 是爷爷奶奶辈)或者 “ 姑姥姥 ”(如果 姑父的妈妈 是姥姥姥爷辈)。这样叫,既不会出错,也显得比较尊重。
但是,我个人觉得,在称呼长辈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尊重和真诚。哪怕叫的不完全准确,只要态度好,老人家一般也不会太在意。相反,如果称谓很准确,但是语气冷冰冰的,或者眼神里带着不屑,那还不如叫错了呢!
就拿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吧。我的一个远房 姑父的妈妈 ,年纪很大了,耳朵也不太好使。有一次我去拜年,费了半天劲,又是比划又是喊的,才让她明白我是谁。结果,我喊她“ 姑姥姥 ”,她也没听清楚,还以为我喊她“姑娘”呢,乐得合不拢嘴。虽然称谓不准确,但是她很高兴,我也觉得挺开心的。
所以说,称谓只是一个形式,真正重要的是心意。当然,如果能把称谓搞清楚,那就更好了。毕竟,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对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不同的地方,亲戚称谓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北方,可能习惯喊“大爷”、“大娘”,而在南方,可能习惯喊“伯父”、“伯母”。所以,在称呼长辈的时候,最好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免得闹出笑话。
反正,每次过年回家,我都会提前做好功课,把家里所有的亲戚关系都理一遍,然后把称谓写在小本子上,随身带着,以备不时之需。虽然有点麻烦,但是总比叫错人强啊!
我觉得,与其死记硬背那些复杂的亲戚称谓,不如多花点时间去了解长辈们的喜好和习惯。比如,可以问问他们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有什么爱好等等。这样,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就能找到更多的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
要知道,过年回家,不仅仅是为了吃吃喝喝,更重要的是和家人团聚,和亲戚朋友联络感情。而亲切的称谓,只是拉近距离的第一步。
对了,我妈还经常跟我说,称呼长辈的时候,一定要加上敬语。比如,可以说“您”、“请”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小细节,但是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教养。
总之,关于 姑父的妈妈怎么称呼 ,记住最靠谱的办法,提前了解清楚,实在不行就委婉地问问旁人。毕竟,面子事小,尊重长辈才是最重要的!你说是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