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过年过节最怕啥?不是催婚,不是发红包,而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称谓!一不小心叫错了,那真是尴尬到脚趾头都能抠出三室一厅。特别是有了另一半之后,这称谓系统更是指数级增长。就说我哥吧,自从他结婚后,我每次见他 岳父 ,心里都打鼓:到底该怎么叫啊?
刚开始,我直接叫“叔叔”,想着反正都是长辈,总不会出错。结果,我妈白了我一眼,说:“没规矩!那是你 姐夫的爸爸 ,得叫…得叫…”,我妈也卡壳了。
后来,我偷偷查了资料,才明白,原来根据标准的亲属称谓,我应该称呼我哥的 岳父 为“亲家”或者“ 亲家公 ”。

不过,这“亲家”听起来总觉得有点生分,不够亲切。而且,不同地方的叫法也不一样。我一个朋友是四川的,他们那边就习惯叫“老丈人”,但那是女婿对岳父的称呼,我一个大姑子,也不能这么叫吧?
所以,后来我学聪明了,开始“曲线救国”。
第一次去我哥 岳父 家,我先观察我哥怎么叫。他一口一个“爸”,叫得那个甜啊!然后,我就跟着我哥叫,也叫“爸”。当然,我没好意思直接喊“爸”,而是在后面加了个“叔叔”,变成了“爸,叔叔”,听起来既亲切又不失礼貌。
结果,我哥 岳父 乐呵呵地,也没纠正我。我想,他心里肯定也明白,我们这些小辈,对这些复杂的称谓,一时半会儿也搞不清楚。只要心意到了,怎么叫都行。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叫“爸,叔叔”蒙混过关了,但我心里还是觉得有点别扭。毕竟,人家不是我亲爸,这么叫总感觉占了便宜。
后来,我就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平时,我很少直接称呼我哥的 岳父 ,而是用一些比较含糊的称谓,比如“您”。需要具体称呼的时候,我就尽量避免直接说,而是用一些委婉的表达,比如“您看”、“您觉得”等等。
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叫错称谓的尴尬,又显得比较尊重。
其实,我觉得,亲属称谓这种东西,说到底就是个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心意。只要我们真心尊重长辈,关心家人,就算偶尔叫错了称谓,他们也不会太在意。
而且,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慢慢改变。我觉得,亲属称谓也可以适当简化一下,让大家更容易记住,也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比如,可以把所有的长辈都统称为“长辈”,所有的平辈都统称为“朋友”,这样就省去了很多麻烦。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可能有点异想天开。不过,我觉得,我们可以多思考一下,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和改变,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愉快。
话说回来,下次再见到我哥的 岳父 ,我还是会仔细斟酌一下,到底该怎么叫。也许,我会直接问他:“叔叔,我该怎么称呼您呢?”
这样一来,既显得尊重,又避免了出错的尴尬。而且,说不定还能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呢!
对了,我妈还教了我一招,说是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叫,就直接叫“阿姨”或者“伯父”,反正都是尊称,总不会错到哪里去。
不过,我觉得,这招只能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使用。毕竟,直接叫“阿姨”或者“伯父”,总感觉有点敷衍,不够用心。
所以,我还是会努力学习和掌握亲属称谓,争取在下次见面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称呼我哥的 岳父 。
毕竟,这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问题,更是一个尊重和心意的问题。
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到你,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难题,也能轻松应对,避免尴尬。记住,实在不行,就“曲线救国”,或者直接问当事人,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家庭和睦,称谓不再是难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