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的儿子怎么称呼?看这篇就对了!复杂亲戚称谓解析

哎呀,说到亲戚之间的 称谓 ,真是能把人绕晕了,尤其是逢年过节,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堂兄表弟一股脑儿出现,脑子里那根弦儿就容易搭错。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这个话题: 堂兄的儿子怎么称呼 ?你说是不是个挺让人犯迷糊的事儿?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 堂兄 ”是啥?简单来说,是你爸爸的哥哥或弟弟的儿子,比你岁数大,所以叫“兄”。那他的 儿子 呢?按理儿说,你是他的叔叔或者姑姑(取决于你是男是女),他的 儿子 就是你的下一辈了。

按照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现在用起来可能有点别扭的 亲戚 称谓体系,如果你是男的, 堂兄 儿子 应该叫你“叔叔”或者“伯伯”(如果他爸爸比你爸爸小,叫你叔叔;比你爸爸大,叫你伯伯——等等,是不是已经开始晕了?)。相应地,你应该叫他“ 侄孙 ”。对,就是 侄孙 !听着是不是有点显老?而且这 侄孙 ,理论上是指你哥哥或弟弟的孙子……你看,这里头已经开始打架了,地域不同,理解都不同。有些地方会把这种关系也归到 侄孙 里头。

堂兄的儿子怎么称呼?看这篇就对了!复杂亲戚称谓解析

那如果你是女的呢? 堂兄 儿子 叫你“姑姑”。那你叫他啥?更复杂了!理论上可以是“ 外侄孙 ”(这里的“外”指的是你的姐妹的孩子,但这会儿是堂兄的儿子,又不是你姐妹的……)。所以你看,这些传统的、书本上的、或者老黄历里的叫法,放到现在,简直是迷宫!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这些复杂的不得了的 称谓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年轻人之间,或者不住在一起的亲戚里,真的很少用了。你猛不丁地冲着一个小孩儿叫声“ 侄孙 ”,或者“ 外侄孙 ”,我保证那孩子和孩子他爸妈都得愣一下,然后可能得在脑子里默默换算一下你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太正式,太疏远,而且容易出错!

那咱们平时到底该怎么叫呢?这才是我觉得真正重要的部分,也是最 实用 的答案。

第一种,也是最 常见 、最 安全 、最 不容易出错 的办法: 叫名字或者小名儿

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时候, 堂兄的儿子 可能就叫“小小”、“豆豆”、“阳阳”什么的。直接叫他 名字 或者小名儿,多亲切啊!你看着那孩子胖嘟嘟的小脸儿冲你笑,你叫声“豆豆!来姑姑抱抱!”或者“小小!叔叔给你带好吃的了!”,这感觉,比什么“ 侄孙 ”都来得真诚,来得有人情味儿。随着孩子长大, 名字 就更方便了。你想想,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你还叫他“ 侄孙 ”,是不是怪怪的?叫 名字 ,大家都舒服。

第二种, 跟着大伙儿叫

堂兄 家拜年,或者家族聚会,看看 堂兄 的父母(也就是你的伯父伯母或叔叔婶婶)怎么叫这个 儿子 。他们肯定叫 名字 或者小名儿。其他人,比如你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你的其他 堂兄 堂弟表哥表妹,他们怎么叫?九成九也是叫 名字 或者小名儿。所以,最简单省事的法子,就是听着大伙儿怎么叫,你跟着叫就是了。这是一个 观察学习 的过程,也是 融入家族 氛围的过程。你跟着叫,说明你懂规矩,也显得自然。

第三种, 看看那孩子怎么叫你

很多时候, 亲戚 之间的 称谓 是相互的。如果 堂兄 儿子 被教导叫你“叔叔”或者“姑姑”,那么你回过来叫他 名字 或者小名儿,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儿。他叫你“叔叔好”,你应一声“哎,XX(他的名字)好!”。这完全没毛病。这种基于 对方称谓 回称 ,是一种很自然的互动模式,远比去套用那些复杂的 亲属关系 图谱来得直接有效。

第四种, 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

孩子刚出生,你叫他“ 宝宝 ”或者“ 小朋友 ”,这太普遍了,没有任何问题。等大一点,开始懂事了,叫 名字 或小名儿。再大一点,比如上学了,叫 名字 就更正式方便了。如果关系特别近,从小看着长大的,小名儿可能一直叫下去也行,显得特别亲密。但如果只是逢年过节见一面,可能还是叫 名字 更合适。

第五种, 如果实在想用正式点的 (不推荐日常使用,但了解一下没错)。

前面说了,理论上,你是 堂兄 的叔姑辈, 堂兄 儿子 是你的下一辈。有些地方会把这种关系的孩子,统称为“ 侄辈 ”或者“ 孙辈 ”。比如,不分内外、不论亲疏,家族里所有下一辈的孩子,你都可以笼统地称之为“ 孩子们 ”,或者在说起某一个时,加上他爸爸的名字作为区分,“这是老大家的孩子小明”。如果你非要找一个稍微正式一点,但又没那么古板的词,有些地方会将所有同辈(你这一辈)的孩子的 儿子 ,统称为“ 侄子 ”,女儿称为“ 侄女 ”。但这又跟传统的“ 侄子 ”(特指兄弟的儿子)概念混淆了。你看,是不是越说越乱?所以,这恰恰说明了,那些 传统 复杂 称谓 ,在现代生活中的 尴尬 地位。它在书本上,在 族谱 里,但不在我们的 日常 对话中。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原因挺多的。一是现在家庭结构 简化 了,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没有那么多兄弟姐妹, 亲戚 关系没那么庞杂。二是人口 流动性 大,很多亲戚不住在一个地方,甚至不在一个省,一年到头见不着几回,那些复杂的 称谓 自然就生疏了。三是 文化变迁 ,年轻人更喜欢简单直接的 称呼 方式,觉得那些绕来绕去的 称谓 太麻烦,也缺乏 亲切感 。四是 尊重 情感 的表达方式变了,比起一个准确但冰冷的 称谓 ,一句暖心的 小名 或者一个自然的微笑,更能拉近 亲人 之间的距离。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 堂兄的儿子怎么称呼 ?别再钻那些传统 称谓 的牛角尖儿了。我的经验告诉你,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多数时候,最 舒服 、最 实用 、也最能体现 亲情 的方式,就是叫 名字 或者 小名儿 。如果 堂兄 或者家人有特别的习惯叫法,跟着他们叫就行。如果孩子已经懂事了,甚至可以问问他喜欢你叫他什么。记住, 称谓 只是一个符号,它背后代表的 亲情 关爱 才是最重要的。

别为了一个 称呼 搞得自己紧张兮兮的,或者让对方觉得别扭。轻松点儿,自然点儿。下次再见着 堂兄的儿子 ,别纠结了!笑着挥挥手,叫声他的 名字 ,或者他可爱的 小名儿 ,就足够了!这才是 家人 之间最真实的相处方式,不是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