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啊!啧啧,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家庭都能遇到的福气。我家老人常说,这是积了多少辈子的德才能换来的。可这人一多,称呼就容易乱套,尤其是小辈们,对着一大家子人,真怕叫错了,那场面,想想都尴尬。
先说最简单的, 曾祖父 、 曾祖母 ,这是必须得会的。现在的小孩儿,可能都没见过自己的曾祖辈,更别说叫了。我家孩子第一次见太姥姥,愣是叫成了“老奶奶”,被我狠狠地瞪了一眼。这可不行,辈分不能乱!
然后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个一般没啥问题。但有些地方讲究多,比如我老家,对外婆还有个更亲切的叫法,叫“嘎婆”,带着浓浓的乡音,一听就觉得特别亲切。

接下来就复杂了,得看你是爸爸这边的,还是妈妈那边的。
如果是爸爸这边的,你的叔叔伯伯、姑姑婶婶,那称呼就得格外注意了。比如,比你爸爸大的,叫 伯父 、 伯母 ,比你爸爸小的,叫 叔叔 、 婶婶 。姑姑呢,就统一叫 姑姑 ,不过有些地方会根据年龄大小,再细分一下,比如大姑、小姑。
如果是妈妈这边的,舅舅阿姨,相对简单一些。舅舅就叫 舅舅 ,阿姨就叫 阿姨 ,不容易出错。但有些地方,对外婆的姐妹,也会有特殊的称呼,比如“姨婆”,这个就得提前问清楚了。
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也得分清楚。堂兄弟姐妹,是跟你同一个爷爷奶奶的,表兄弟姐妹,是跟你外公外婆、姥姥姥爷同一辈的。这个弄错了,可是要闹笑话的。
再说小辈。如果是你哥哥姐姐的孩子,那就是你的侄子、侄女。如果是你弟弟妹妹的孩子,那就是你的外甥、外甥女。这个也挺好记的。
但最最容易出错的,是配偶的亲戚。比如,你老公的爷爷奶奶,你要叫 太公 、 太婆 。你老公的爸爸妈妈,你要叫 公公 、 婆婆 。你老公的兄弟姐妹,你要叫 大伯 、 小叔 、 姑姐 、 小姑 。天哪,想想都头大!
而且,不同地方的叫法,还不一样。我有个朋友,嫁到北方,第一次去婆家,完全懵了。什么“大爷”、“二叔”、“三婶”……感觉像是在对暗号一样。
还有一些地方,会用排行来称呼,比如“大伯”、“二叔”、“三姑”……这样更简单明了,也不容易出错。
其实,称呼这东西,最重要的还是心意。叫错了没关系,诚恳地道歉,重新叫一声就好。最怕的就是那种,明明知道该怎么叫,却故意装糊涂,或者随便应付一下,那就让人觉得很不尊重。
我家四世同堂,人多热闹,也难免会有叫错的时候。但我爸妈总是说,没关系,慢慢学,关键是心里要有这个意识,要尊重长辈,要爱护晚辈。
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拜年,互相祝福,那种感觉,真的是太幸福了。虽然称呼有点复杂,但只要用心去记,用心去叫,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称呼这些东西太繁琐,太老套。但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家庭的纽带。通过这些称呼,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家里的位置,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且,这些称呼,也充满了人情味。听到一声声亲切的“爷爷”、“奶奶”、“伯父”、“婶婶”,心里就会觉得暖暖的,觉得特别踏实。
当然,时代在发展,称呼也在变化。现在有些家庭,为了避免尴尬,会用一些更简单、更随意的称呼,比如直接叫名字,或者用一些昵称。
这也没什么不好,只要大家都能接受,都能觉得舒服就好。毕竟,家庭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总而言之,四世同堂的称呼,确实有点复杂,但只要用心去了解,用心去学习,就能掌握。而且,通过这些称呼,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更好地传承家族的文化。
所以,不要怕叫错,大胆地去叫吧!让一声声亲切的称呼,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的家庭更加温馨,更加幸福!毕竟,家和万事兴嘛!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