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起来这事儿,真是每回看点儿古装剧,尤其那种描绘后宫生活的,总忍不住琢磨一个细节——那些住在里头、穿得花里胡哨的女人,面对那个至高无上的男人,到底是怎么开口叫他的? 皇上 ? 万岁爷 ?还是真有所谓的“爱称”?脑子里头画面一闪一闪的,有时候是她们毕恭毕敬跪地请安,“臣妾参见 皇上 ……”声音带着点儿 敬畏 ,又掺着那么一丁点儿 小心翼翼 ;有时候又会想,那关上门,就他们俩的时候呢?难道还是板着脸叫 皇上 ?总觉得,人与人之间,就算身份再悬殊,总该有点儿不一样的瞬间吧?可转念一想,那是皇宫啊,是 权力 的金字塔顶端,是 礼法 严得能把人骨头压断的地方,哪儿那么容易就有了“不一样”?
所以, 古代妃子怎么称呼皇上 ,这事儿其实没你想得那么“浪漫”或者“多样化”。最最普遍、最最安全、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当然就是 皇上 。这个词儿,简简单单两个字,却分量沉甸甸的,包含了多少 尊敬 、多少 臣服 ,甚至多少 疏离 。无论你是初入宫的新人,吓得大气不敢出的小答应,还是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位份高得能让人仰视的贵妃娘娘,开口第一句,或者绝大多数时候的称呼,都逃不过这个 皇上 。它不是个昵称,它是个 头衔 ,是个 身份 ,是 权力 的 符号 。叫出这两个字,就立刻把自己摆在了 被统治者 、 被支配者 的位置上。
再隆重一点儿,或者在一些特定场合,比如逢年过节、大朝会(虽然妃子不参加大朝会,但会有宫廷内的请安仪式)、或者妃子晋升时去谢恩,可能会用到更显 庄重 的词儿,比如 万岁爷 。 万岁爷 这词儿一出口,就带着一股子“江山永固,万寿无疆”的 吉祥 意味,也把皇帝的 神圣 地位抬高到了极致。你想想,谁能“万岁”啊?只有 天子 !所以叫一声 万岁爷 ,不仅仅是称呼,更是一种 颂扬 ,一种对 皇权 最直白的 效忠 和 膜拜 。它比 皇上 听起来更正式,更像是在履行一种 礼仪 ,而不是简单的对话。还有 陛下 ,这个词儿听起来更像是臣子对皇帝的称呼,妃子用得可能相对少一些,但如果是在极其正式、带有 奏请 意味的场合,或者为了强调皇帝的 尊贵 ,也并非不可能。只是日常交流里, 皇上 才是那个高频词汇,像呼吸一样自然(但背后是 压抑 )。

那大家最关心的“私下里”呢?她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叫法?有没有像寻常夫妻那样,有个小名儿或者爱称?哎呀,别太天真了!这里是 皇宫 !是 礼法 大于天的地方!是 君臣 关系永远优先于 夫妻 关系的地方!你想想,皇帝是 真龙天子 ,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 主宰 。妃子呢?说白了,是皇帝的 后宫 成员,是皇家 子嗣 的生产者,是用来填充 帝王生活 的 点缀 。她们的身份再高,在皇帝面前,首先是 臣 ,其次才是 妾 。你让一个“臣妾”去给皇帝起个“爱称”?去叫他什么“官人”?去用叠字撒娇?历史记载里,这类情况几乎是 闻所未闻 。
别被某些影视剧给 误导 了。什么“皇上哥哥”(除非那皇帝真是个年纪很小,而且跟某个妃子有特殊的青梅竹马关系,但即便如此,入了宫也得讲规矩)、什么直呼其名(简直是 找死 !别说妃子,亲王大臣都不能直呼皇帝名讳)、什么“官人”或者其他民间夫妻的称呼,那都是为了 戏剧效果 或者 现代观众 的接受度而 虚构 出来的。真实的宫廷,是 等级森严 到骨子里的。皇帝永远是高高在上的那个。
也许,唯一的“变化”,不在于称呼本身换了个词儿,而在于说出“ 皇上 ”这两个字时的 语气 、 眼神 和 姿态 。得宠的妃子,也许能在说“ 皇上 ”的时候,声音软一点儿,带点儿 撒娇 的意味,眼神里含着 仰慕 和 依恋 ,身姿稍微放松一点点(但也绝对不敢 懈怠 )。失宠的呢?可能就只剩下 规矩 ,声音平板,眼神 躲闪 或者 空洞 ,每个字都像 机械 地吐出来。这微妙的差别,才是她们在那个环境下,唯一能用来 表达 (或者说 暗示 ) 情感 或者 状态 的方式吧?那个词儿还是“ 皇上 ”,但里面的 滋味 ,可能就 天差地别 了。
再想想那些为了 争宠 而使尽浑身解数的妃子们。她们在皇帝面前哭啊、笑啊、装可怜啊、显才情啊,可无论她们怎么 表演 ,开口向皇帝 请求 或者 诉说 时,那个称呼,大概率还是 皇上 或者 万岁爷 。难道会是“亲爱的陛下,你看看我今天多委屈”?不可能!那会显得 轻浮 , 逾矩 。她们必须在 恭敬 、 顺从 的框架下,去展现自己的 魅力 和 心机 。那个 称谓 ,就像一道无形的 枷锁 ,时刻提醒着她们,眼前这个人,不仅是 丈夫 ,更是她们命运的 主宰 。
所以,如果非要想象一下,在那些极度私密、甚至有点儿 温情 的瞬间(如果真有的话),妃子们对皇帝的称呼会是什么样?我觉得,与其是换了个词儿,不如说是对“ 皇上 ”这个词儿的 再解读 。比如,声音放得很低,带着点儿 呢喃 或者 请求 ,“ 皇上 ……您今日累了么?”或者眼神缠绵地看着对方,轻轻唤一声“ 皇上 ……”仿佛想把所有的 爱意 、 敬意 和一丝丝不易察觉的 委屈 都揉进这两个字里。但这仍然是极具 约束 的表达,是戴着 镣铐 跳舞。
偶尔,一些史料或者野史笔记里会提到,皇帝可能会给某个特别宠爱的妃子起个 昵称 ,但这昵称是皇帝叫妃子的,而不是妃子叫皇帝的。这又一次印证了 权力 的 不对等 。关系的命名权,在 强者 手里。妃子们,她们的 语言 ,她们的 称谓 ,都必须围绕着 皇权 的 中心 来组织。
写到这里,总觉得有点儿 沉重 。一个简单的称呼,竟然能折射出这么多 等级 、 规矩 和 压抑 。我们现代人,夫妻间可以互叫名字,可以有各种只有彼此才懂的爱称,这多么 自由 ,多么 平等 (相对而言)。回看 古代妃子怎么称呼皇上 ,那一声声“ 皇上 ”、“ 万岁爷 ”,听起来更像是 命运 的 回响 ,而不是 情感 的 流淌 。她们的嘴里吐出的,是 制度 规定好的 标准答案 ,而不是内心 真实 的 呼唤 。即使有爱,有情,也被这 称谓 所 框定 ,显得那么 小心翼翼 ,那么 卑微 。这大概,就是那个 时代 ,那些 深宫 里 女人 的 真实 写照吧。她们的世界,连一个 亲昵 的 称谓 都是 奢望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