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清大舅哥的孩子怎么称呼?这篇给你讲透

哎呀,这事儿吧,看着是鸡毛蒜皮,可真到节骨眼上,一张嘴,那词儿要是没溜准,别提多尴尬了。尤其是咱们结了婚,两家变一家,亲戚圈子瞬间就膨胀开来,里头各种称谓,没点儿真功夫还真容易栽跟头。今儿个咱们就来唠唠这 大舅哥的孩子怎么称呼 ,别笑,这真不是个谁都秒懂的题。

先得把这人物关系捋直了。 大舅哥 是谁?那是我爱人(你太太)的亲哥哥,通常还是排行最大的那个。他呢,跟我太太是亲兄妹。那他的孩子,对我太太来说,就是亲侄子或亲侄女,不对,应该是外甥或外甥女才对,因为太太是嫁出去的,她的兄弟的孩子随母姓,对我太太来说是外家的孩子,所以是 外甥 (男孩)或 外甥女 (女孩)。

好了,重点来了,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我太太的另一半啊。我太太是孩子的 舅舅 的妹妹,不对,太太是孩子的 舅舅 的配偶。她哥哥是孩子的爸爸,她是我太太,所以,我太太是孩子的 舅妈 。而我,作为太太的 老公 ,跟 大舅哥 是连襟(虽然这个词儿现在用的少了,就是你老婆的哥哥或弟弟的老公,或者你老公的哥哥或弟弟的老婆),论起来,他的孩子跟我太太的孩子(也就是咱们自己的孩子)是 表兄弟姐妹 的关系。

搞不清大舅哥的孩子怎么称呼?这篇给你讲透

那这 大舅哥的孩子 ,按正儿八经的亲戚规矩来,我该怎么叫他们呢?他们是我爱人的 外甥/外甥女 ,通过我这层关系看来,他们是我的 表外甥 (男孩)或 表外甥女 (女孩)。嘿,这个“表”字,可不是随便加的。它清楚地标明了这层关系是拐了个弯儿,不是直系,而是通过配偶这边关联上的,而且通常指的是不同姓氏的亲属之间。想想咱们自己家的表兄弟姐妹,是不是也是这么来的?你妈的姐妹的孩子,你爸的姐妹的孩子,都是表亲。这里,是我太太的兄弟的孩子,跟我,也是表亲。

所以,标准的、讲究的叫法,面对 大舅哥的儿子 ,我该叫他 表外甥 ;面对 大舅哥的女儿 ,我该叫她 表外甥女 。虽然日常生活中,尤其孩子们还小的时候,直接喊名字可能更方便、更显得亲切,但心里头,这层关系得明明白白。

那反过来呢? 大舅哥的孩子 ,他们该怎么称呼我?刚才捋过了,我太太是他们的 舅妈 。那我呢?我是 舅妈 老公 ,自然就是他们的 舅父 了。不对不对,是 舅舅 的妹妹是姨,舅舅的哥哥是伯。我太太的哥哥是孩子的爸爸。我太太是孩子的姑姑吗?也不是。我太太是孩子的 舅舅 的妹妹。唉呀,又绕晕了。

重新来: 大舅哥 是孩子的爸爸。我太太是 大舅哥 的妹妹。所以,我太太是孩子的 姑姑 !对,是姑姑!那我是 姑姑 老公 ,所以, 大舅哥的孩子 应该叫我 姑父

等会儿,好像哪里不对。刚才说我太太是孩子的舅妈… 哦,那是我站在我的角度说,我太太是我的配偶,她哥哥的孩子,她该是舅妈(因为她哥哥是舅舅)?不是,她哥哥是孩子的爸爸,她是我太太,所以她对我太太来说,是哥哥。她哥哥的孩子,对我太太来说,是侄子或侄女。

天啊,这关系怎么越理越乱了?让咱们深呼吸,再来。

我是男的,我娶了我太太。我太太有个亲哥哥,是我 大舅哥 大舅哥 的孩子。对我太太而言: 大舅哥 是她哥哥, 大舅哥的孩子 是她的侄子/侄女(娘家的)。对我而言: 大舅哥 是我的妻兄。他的孩子,通过我太太(我的妻子,他们的姑姑),跟我产生了联系。

好了,换个思路,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爸爸是 大舅哥 。孩子的姑姑是我的太太。孩子的姑父是我!

所以, 大舅哥的孩子 应该叫我 姑父

那他们叫我太太什么?叫 姑姑

等一下,我太太不是说,她哥哥是舅舅吗?如果她哥哥是舅舅,那她就是舅舅的妹妹,那她就是姨?不,她哥哥是孩子的爸爸,不是孩子的舅舅。舅舅是妈妈的兄弟。

啊!我知道哪里不对了!我站在我的角度和太太的角度,关系是不同的!

重新捋!我是男的,我的太太。我太太的哥哥 -> 我的 大舅哥 大舅哥 的孩子。对我太太来说:这是她 娘家的哥哥 的孩子,所以是她的 侄子/侄女 (北方多叫这,南方有些地方也叫外甥/外甥女)。我们姑且按最普遍的说法, 侄子/侄女 。所以,我太太是孩子的 姑姑 。我作为 姑姑的老公 ,是孩子的 姑父 。结论一: 大舅哥的孩子 叫我 姑父 ,叫我太太 姑姑

那,我叫 大舅哥的孩子 什么?他们是我太太的 侄子/侄女 。通过我太太这层关系,他们对我来说,是 表侄子/表侄女 。这里的“表”字,同样表示是通过配偶这边的关系,而且通常不同姓。

结论二:我叫 大舅哥的儿子 表侄子 ,叫 大舅哥的女儿 表侄女

好了,这下清楚了!是不是感觉脑细胞死了一堆?这只是理论上的标准称谓。

实际上呢?生活可没教科书那么死板。很多时候,尤其是孩子还小,大人直接教他们叫“姨父”(如果我太太是他姨)或者“舅妈”(如果我太太是他舅妈)的配偶。但这里,我太太是孩子的姑姑,他们叫我姑父。这个相对清晰。而我叫他们 表侄子/表侄女 这个,说实话,日常生活中用得没那么普遍。更常见的是:1. 直接喊孩子的小名或大名。这是最简单、最亲切、最不容易出错的方式。比如孩子叫小明,我就叫“小明”。2. 统称“孩子们”、“小家伙们”。如果好几个孩子在场,这样喊也省事。3. 根据孩子的年龄感,喊“大宝”、“二妞”之类的昵称。

那为啥还要分清楚 表侄子/表侄女 这种说法呢?因为它代表着严谨的亲戚关系网。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或者家族聚会、修家谱之类的时候,这些称谓就显得重要了,它帮你定位你在整个家族体系里的位置。而且,搞清楚了,下次跟别人介绍“这是我 大舅哥的孩子 ”,你知道标准的说法是“这是我 表侄子/表侄女 ”,能瞬间提升你的“懂行”指数,哈哈。

想想第一次去 大舅哥家 ,看着那一蹦跶一跳的小人儿,心里就得快速过一遍这流程。是叫名字呢?还是叫 表侄子/表侄女 ?他们会叫我 姑父 吗?会不会只害羞地躲在大人身后?那个场景,是有点儿意思的。有时候,大人之间会先“预演”一下,告诉孩子“待会儿见着你姑姑和姑父要打招呼哦”,或者跟我说“这是你 表侄子 小宝”。

总而言之, 大舅哥的孩子怎么称呼 ,最标准、最符合传统亲戚规矩的叫法,对我这个 姑父 来说,是 表侄子 表侄女 。而 大舅哥的孩子 则称呼我为 姑父 。当然,具体到日常交往,亲切、自然的称呼(比如小名)也完全没问题,甚至可能更好。重要的是那份心意,那份把对方当作一家人的亲近。这称谓啊,说白了,也是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让这亲情更浓厚。搞清楚这些,心里就不慌了,下次见面,是叫名字也好,心里知道这层 表侄子/表侄女 的关系,那感觉,就不一样了。这份明白,本身就是对亲情的一种看重吧。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