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称呼穿汉服的人?掌握正确称谓告别尴尬!

说真的,每次在街上、公园,甚至博物馆里瞧见有人一身飘逸、或庄重、或明艳的汉服打扮,我心里总会咯噔一下,接着冒出个小小的疑问泡泡:这,我该怎么开口称呼ta?是直接叫“嘿,你穿汉服的那个谁”?那也太没礼貌了吧。叫“小姐姐”或“小哥哥”?感觉也挺通用,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不够贴合这份独特的装扮。毕竟,穿汉服,它可不是随便套件T恤牛仔裤那么简单的事儿。它背后有文化,有传承,有那么一股子独特的韵味儿在里面。

所以,怎么称呼穿汉服的人,这事儿看着不大,却实实在在是个讲究。不是非得钻牛角尖,而是图个交流时的舒坦,图个对人家那份热爱与付出的尊重。你想啊,人家精心打扮,从里到外,层层叠叠,可能是为了参加个雅集,可能是周末放飞自我,也可能是心里单纯喜欢,想把这份美好展现出来。你上去一句得体的称谓,就像是轻轻地递过去一支恰到好处的赞美之词,或者至少,是个友好的开端。

最简单、最保险、也最不容易出错的法子,其实是回归基本礼貌。就跟见到任何陌生人一样,如果对方看起来年轻,大大方方地叫一声“ 您好 ”或者“ 你好 ”,准没错。如果想更具体点,性别能一眼辨别的话,称呼“ 这位女士 ”或者“ 这位先生 ”也是妥当的。但这法子,有点儿太平淡了,没错,很“政治正确”,却少了点人情味,更别提体现出你对汉服文化的那一点点观察和兴趣了。

怎么称呼穿汉服的人?掌握正确称谓告别尴尬!

那有没有更“对味儿”的称呼呢?当然有。这得分情境,也得看对方的打扮和气场。

你看,有些穿汉服的小姐姐,走的是那种飘逸仙气的路子,广袖流仙裙,步摇轻晃,仿佛从画里走出来似的。遇到这样的,你心里肯定会泛起“仙女下凡”的念头。这时候,如果你是真心赞美,又不唐突,可以试探性地、带着欣赏的语气说一句:“ 这位 ……”然后稍微停顿一下,看对方反应,如果对方不介意,或者你觉得气氛对了,再接着说:“ 您这身 ……(可以具体指衣服的颜色、款式,比如“这身红色特别衬您”、“这身看起来好有年代感”) 真是太漂亮了! ”这种方式,避开了直接的称谓,用赞美打开话匣子,对方也更容易接受。

再比如,有些小哥哥或小姐姐,穿的是那种形制考究、颜色庄重、纹饰精美的汉服,比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或者圆领袍、飞鱼服之类的,看起来特别有历史厚重感,或者英气勃发。这时候,直呼“帅哥美女”可能就有点轻佻了。你可以考虑更文雅一些的说法。比如,如果是在一个汉文化相关的活动现场,大家都是同好,气氛比较轻松,又想体现出圈内人的感觉,有时候会听到互相称呼“ 同袍 ”。“同袍”这个词儿,源自《诗经·秦风·无衣》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它代表着一种穿相同服装、志同道合的情谊,用在汉服圈里,可以说是非常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称谓了。但要注意,“同袍”更适合用在汉服圈内部交流,或者你确定对方也是“圈里人”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只是偶尔尝试穿汉服,或者你完全摸不准对方背景,上来就一句“嗨,同袍!”,可能会让对方感到突然或者尴尬。

那么,更普遍、更安全的文雅称呼呢?可以考虑“ 雅士 ”或者“ 雅女 ”。这两个词听起来就很古风,透着一股子文化味儿。见到穿汉服的男士,可以心里默念或试着称呼一声“这位雅士”,虽然不一定直接喊出口,但在描述或评价时,比如跟朋友讨论时,就可以说“刚才看到一位雅士,穿得可真讲究”。见到穿汉服的女士,称一句“这位雅女”,也是表达欣赏和尊重的意思。当然,直接对着陌生人喊“雅士”或“雅女”,在现代社会语境下,还是有点儿……怎么说呢,有点像从古装剧里蹦出来的感觉。所以我更倾向于把它们作为一种内心的称谓或描述性的词语。

还有一个很多人会用的,就是根据对方的职业或者身份来推测称呼。如果是在一个卖汉服的店里,那当然是称呼“ 老板 ”、“ 店主 ”或者“ 店员 ”。如果在某个文化活动现场,对方是工作人员,可以问:“ 请问您是这里的 ……(根据情况填空,比如“工作人员”、“志愿者”)吗?”这种就完全是基于功能性的称呼了。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遇到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学生,可能是上班族,可能是艺术家,可能是任何职业的人。他们穿汉服,可能就是因为喜欢,没有特别的“身份”。这时候,回归到最前面说的:礼貌+赞美,往往是最好的组合拳。比如,微笑地说:“ 您好! (顿一下,观察) 您的衣服真漂亮,是汉服吧? ”对方如果回应了,聊开了,自然就知道怎么称呼了。也许ta会自我介绍:“我是小王”,那你以后就可以称呼“王先生”或者“小王”。

再或者,如果对方看起来很年轻,像学生,你可以试试更亲切一点,但又不失尊重的称呼,比如“ 同学 ”(如果在学校附近)或者“ 年轻人 ”。不过,“年轻人”这个词嘛,要看语境和你的语气,说得不好容易显得有点高高在上。所以要慎用。

还有一些特别的称呼,比如在一些汉服同袍群里或者活动中,大家可能会根据年龄、资历或者开玩笑的性质,互相称呼“ 师兄 ”、“ 师姐 ”、“ 师弟 ”、“ 师妹 ”之类的,但这完全是圈内文化,对外人来说,绝对不能乱用,否则会显得非常奇怪。

总结一下我的经验吧:

  1. 最安全通用的: “您好”、“你好”、“这位女士/先生”。适合任何场合,不会出错,但稍显正式或平淡。
  2. 结合情境和打扮的: 用赞美代替称谓,如“您的衣服真漂亮”、“您这身很有感觉”。或者在合适的语境下,如汉服活动中,使用“同袍”。
  3. 文雅的内心称谓或描述: “雅士”、“雅女”。更多用于自己心里或与同好交流时描述。
  4. 根据已知身份: “老板”、“店员”、“工作人员”、“同学”等。
  5. 避免: 直接喊“穿汉服的那个谁”、过于轻佻的称呼(如在不熟的情况下随意喊帅哥美女)、圈内专属称呼对外乱用、带有戏谑或歧视意味的称呼。

说到底,怎么称呼穿汉服的人,核心在于“ 尊重 ”。尊重这份文化,尊重穿着者本人的意愿和感受。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得体的赞美,往往比一个花哨却用错地方的称谓,更能拉近距离,减少尴尬。下次再遇到那位款步而来的“古人”,别慌,先静下心来,观察一下ta的气质,再结合当时的场合,选择一个最让你感觉舒服、也能让对方感觉受到尊重的方式去打个招呼吧。有时候,一个眼神交流,一个点头微笑,就足够了,称谓反而没那么重要了。毕竟,比起“怎么称呼”,对方更希望收到的,是你眼中的那份欣赏和理解。不是吗?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