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这称呼问题,真是门学问!每次过年过节,家里七大姑八大姨聚一块儿,光是称呼就能把人绕晕。特别是像我这种,结了婚,亲戚关系瞬间复杂好几倍。就拿我弟来说,他该怎么称呼我婆婆,这事儿一开始我还真没想明白。
你说,直接喊“阿姨”?总觉得少了点啥,不太正式。喊“奶奶”?那更不对了,辈分都乱了!所以我专门研究了一下,生怕我弟一张嘴就叫错了,到时候可就尴尬了。
其实啊,答案很简单,我弟应该叫我婆婆 “亲家母” 。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一下子就清晰了?简单粗暴,但是最准确!
之所以要叫“亲家母”,是因为我跟我老公结婚了,那我婆婆就是我老公的妈妈。从我弟弟的角度来看,我婆婆就是他姐夫的妈妈,这关系,嗯,有点绕。但不管怎么绕,我弟弟和我婆婆之间,因为我和我老公的婚姻,就形成了一种亲家的关系。所以,叫“亲家母”是最合适的,也最能体现这种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亲家母”是最正式的称呼,但实际生活中,也未必非要这么叫。毕竟,语言是活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
比如,我婆婆是个特别随和的人,她就跟我弟说:“叫什么亲家母,太见外了!你就跟XX(我的名字)一样,叫我妈就行。”
你看,多亲切!当然,我弟肯定不能真的直接喊“妈”,那也太夸张了。但是,这种亲昵的表示,却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
后来,我弟就聪明多了。他一般情况下,会喊我婆婆“阿姨”,或者直接叫“伯母”,然后,会在称呼后面加上一些更亲切的称谓,比如“阿姨,您做的红烧肉真好吃!”、“伯母,这件衣服您穿真显年轻!”
这样一叫,既显得尊重,又显得亲近,一下子就把婆婆哄得乐开了花。
所以说,称呼这东西,不在于你叫得多么标准,而在于你叫得多么用心。如果你真的把对方当成亲人一样对待,那么,即使叫错了称呼,对方也不会太在意。反之,如果你只是敷衍了事,即使你叫对了称呼,对方也不会觉得你有多么真诚。
当然,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那就直接问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便搜一下就能找到答案。或者,直接问家里长辈,他们肯定知道该怎么叫。
我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问我奶奶各种亲戚关系,什么“二姑的表姐的孙子的媳妇”之类的,奶奶总是能耐心地给我解释清楚。那时候,我就觉得,中国的亲戚关系真是太复杂了,但也太有趣了。
说起称呼,我还想到一个好玩的事儿。我有个朋友,她结婚的时候,她弟弟特别紧张,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的公婆。他觉得喊“叔叔阿姨”太生疏,喊“爸爸妈妈”又太奇怪。
结果,婚礼当天,他一紧张,直接喊了句“大哥大嫂”!
当时,全场都笑喷了。虽然喊错了,但是,他的诚意大家也都看到了。后来,他跟朋友的公婆相处得也非常好。
所以说,称呼这东西,真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对方的心意。只要你真心实意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那么,即使叫错了称呼,对方也不会介意的。
不过,咱们还是得搞清楚基本的称谓规则,避免出现太离谱的错误。毕竟,礼多人不怪嘛!
再说回我弟,现在他跟我婆婆相处得特别好,每次来我家,都会主动跟我婆婆聊天,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婆婆也特别喜欢他,经常给他带一些好吃的。
看到他们相处得这么融洽,我心里也特别开心。毕竟,一家人就是要和和睦睦,开开心心。
对了,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不同的地方,风俗习惯可能不太一样,对于亲戚称谓的叫法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在称呼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免得闹出笑话。
总而言之,我弟该怎么称呼我婆婆?记住啦,正式场合叫 “亲家母” ,日常生活中可以灵活变通,叫“阿姨”、“伯母”都可以,关键是要表达出你的尊重和亲近。记住用心,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家庭和谐的关键所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