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奶奶跟孙子是怎么称呼 啊,这事儿听着简单,不就一个叫“奶奶”,一个叫“孙子”呗?嘿,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聊,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不止是那几个字那么枯燥,那是活生生的人情味儿,是隔代亲里头最直接,最暖和的表达。
你想啊,一个毛头小子,或者说,一个小肉球,刚会哼唧,还没学会叫爸爸妈妈呢,有时候第一声喊出来,模模糊糊的,就是对着那个总抱着他、喂他、给他变戏法儿逗他笑的老人家。那一声,就算不是清晰的“奶奶”,那个咿呀里头也是带着指向性的,是独属于那个人的。而那个老人呢?她看孩子的眼神,是全然不同的。不叫“孩子”,不叫“这谁家的娃”,她脱口而出的一定是她的 孙子 ,她的乖 孙子 ,大 孙子 ,小 孙子 ,心肝 孙子 。这“孙子”俩字儿啊,在她嘴里说出来,不是辈分称谓那么简单,那是从心窝子里掏出来的一份宝贝,一份传承,一份全部的爱跟指望。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我奶奶(我们那儿都叫奶奶)叫我啥?小名儿!没错,正式场合或者跟人介绍的时候,她会说“这是我孙子”,可平常呢,她根本不叫我的大名,更别提“孙子”这俩字了。她有一串儿小名儿,什么“乖乖”、“宝宝”、“狗蛋儿”(那时候农村兴这个,好养活),有时候心情好了,或者想求我干点儿啥(比如去小卖部买个酱油啥的),那声音能甜出蜜来:“我的小心肝儿,帮奶奶跑个腿儿呗?”那腔调儿,那语气,现在想起来耳朵根儿都发烫,那是被爱着、被捧着的声儿啊。所以,你说 奶奶跟孙子是怎么称呼 ?表面是称谓,骨子里是那种私人定制的、旁人学不来的爱称。

当然了,地域不同, 叫法 那真是千差万别。光是奶奶这个称谓,地图摊开,能给你整晕了。北方大部地区,普遍叫 奶奶 ,这个词儿感觉硬朗又亲切。可你要去了南方,尤其是沿海一带, 外婆 、 姥姥 (虽说姥姥多指外祖母,但有些地方也混用), 阿婆 (尤其是福建、广东), 婆婆 (江浙沪一带,虽然婆婆也指儿媳妇叫婆婆,但在很多地方,小孩儿就是这么叫奶奶的),甚至更土的一些 叫法 ,都有。我有个朋友是潮汕那边的,他们管奶奶叫“阿嬷”(a mǎ),发音软软糯糯的,一听就觉得是能撒娇的那种。你想想, 奶奶跟孙子 之间的 称呼 ,如果奶奶变成了“阿嬷”,那孙子叫起来,是不是语气神态都会跟着变?肯定啊!那声“阿嬷”带着点儿南国的湿润和温柔,跟北方那声清脆响亮的“奶奶”感觉完全不同。
反过来,孙子这边呢?虽然统称是 孙子 ,可真到了具体家里,又有各种变体。男娃是孙子,女娃就是孙女。但奶奶们疼孙子的劲儿头是一样一样的。除了小名儿,还有些奶奶会根据孙子的特点给 叫法 。比如特别淘气的,可能叫“猴儿”;特别爱吃的,叫“馋猫”;长得胖乎乎的,叫“肉墩儿”。这些都不是正式的 称呼 ,却是奶奶们眼里、心里,对这个 孙子 最生动、最鲜活的描绘。
那为什么 奶奶跟孙子 之间的 称呼 会这么丰富,这么充满细节?我觉得啊,这跟隔代亲的特点太有关系了。做父母的,养育责任大,有时候难免严厉些,叫孩子大多是直呼其名或者带着点儿要求的语气。奶奶们呢?她们卸下了主要的抚养压力,更多的是享受天伦之乐。她们的爱,很多时候是无条件的,是纵容的,是那种“我把我孩子拉扯大不容易,现在该我享享清福,疼疼这小家伙了”的心态。所以她们的 称呼 ,自然就带着更多的宠溺、更多的闲适、更多的专属感。她们有时间去观察 孙子 的每一个小特点,然后把这些特点揉进 叫法 里。
记得我家隔壁的王奶奶,她家孙子特别皮,上房揭瓦的那种。王奶奶愁是愁,可叫起她孙子来,从来不带生气的。她会叉着腰,瞪一眼,然后提高嗓门儿喊:“哎哟,我的祖宗!你给我下来!”或者“小王八蛋,又爬那么高,摔着了看你奶奶心疼不!”你看,“祖宗”、“小王八蛋”,听着像骂人,可在她那个语气里,谁听不出来那是疼?那是焦急,那是无奈,但归根到底,还是那种怕得不得了的心疼。这 称呼 ,就是她和她 孙子 之间独特的交流密码。换个人这么叫试试?孩子肯定不买账。但奶奶叫,孙子就心甘情愿地溜下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家庭里,奶奶和外婆都健在。那 孙子 怎么 称呼 呢?一般就会区分开,叫 奶奶 的是爷爷奶奶这边的,叫 外婆 (或姥姥等)的是外公外婆这边的。这 叫法 本身就带着一层亲缘关系的划分。但孩子们可不管那么多弯弯绕,他们记住的是哪个是那个烧红烧肉特别好吃的,哪个是那个讲故事特别逗的,哪个是那个总偷偷塞零花钱的。所以,有时候孩子的 叫法 ,可能还会带点儿功能性,比如“烧肉奶奶”,“故事外婆”。这都是小孩子视角里,最直接、最真实的 称呼 。
说白了, 奶奶跟孙子是怎么称呼 啊,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不像公式那么死板。它是活的,是随着时间、地点、人物关系、甚至当时的心情一直在变化的。从那声奶声奶气的“奶奶”,到青春期略显别扭的“奶奶”,再到成年后带着敬意的“奶奶”, 孙子 这边的 称呼 在变。而奶奶呢,从“我的乖乖孙子”,到“你这孩子”,再到满含沧桑的“我的大孙子”,她的 叫法 也在变。这变化的背后,是岁月,是成长,是那个家一直在往前走的故事。
这份 称呼 里的情意,有时候比什么都重。一声 奶奶 ,能让老人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开了花;一声 孙子 ,能让小家伙觉得天塌下来都有人顶着。它不仅仅是两个字,它是连接两代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无形纽带。所以,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 奶奶跟孙子是怎么称呼 的问题,里头藏着太多的温情,太多的回忆,太多的爱了。下次听到,或者自己说出这些 称呼 的时候,不妨也细品一下,那声音里,到底藏了多少故事,多少爱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