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进一家新公司,那个瞬间真是五味杂陈——兴奋、好奇,当然,还有那么一丁点儿如履薄冰的小心翼翼。你深吸一口气,微笑着准备迎接新环境,而接下来迎面第一个小坎儿,十有八九就是: 新人入职怎么称呼同事 ?别小看这件“小事儿”,它像一块敲门砖,用好了,能帮你迅速拉近距离;用错了,可能瞬间在空气里凝结出一种奇怪的尴尬,让你接下来的日子都有点别扭。我跟你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细节,它是你融入团队文化、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道考题。
想想看,电光石火间,你迎面撞上一个陌生的笑脸,大脑飞速运转:ta叫什么?职务是什么?看起来好年轻,叫老师合适吗?叫哥叫姐会不会太唐突?直呼其名又显得不够尊重…… 心里的小剧场能瞬间演出一部悬疑大戏。太多新手,包括曾经的我,都在这里卡壳。所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 新人入职怎么称呼同事 ,到底有哪些门道?
首先,最最安全,几乎不会出错的“基础款”是啥?那就是“姓氏 + 职务”。比如,“李经理您好”、“张工辛苦了”、“王主任请问一下”。这招胜在稳妥、正式,符合职场基本的尊重礼仪。特别是在你刚来,对大家的层级关系、资历深浅完全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这就像你的“保护伞”,总不会错。哪怕对方是个实习生,你叫ta“小李同学”,也比直呼其名要显得有礼貌得多。但是,这一招也有它的“副作用”——显得有点生分,不够亲切。如果一个团队氛围是比较轻松活泼的,你一直板着脸叫职务,可能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像个外来者。所以,这只是你的“开局武器”,不是“终极武器”。

那啥时候可以升级呢?什么时候可以叫得更亲切点?这就得靠你敏锐的观察力了。刚入职头几天,你的主要任务之一(除了熟悉工作流程)就是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像个间谍一样观察大家是怎么互相称呼的。听他们怎么叫领导?怎么叫平级?怎么叫那些看起来资历很老的“定海神针”?又是怎么叫刚来的实习生?这叫“环境探测”。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公司,所有人,无论职位高低,都直呼其名,甚至只叫名字的第一个字,或者叠字,比如“小小”、“强强”。这通常意味着非常扁平化、非常年轻的团队文化。有的公司,流行叫“老师”。尤其是技术岗、产品岗,或者一些有资深经验的前辈,大家习惯性地叫他们“张老师”、“王老师”。这可能带有学习、请教的意味。还有很多公司,平级之间喜欢叫“哥”、“姐”,或者姓氏加“哥/姐”,比如“李哥”、“刘姐”。这是一种带有江湖气息又拉近距离的叫法。别忘了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流行的“花名”!阿里有花名,很多其他公司也学来了。什么“逍遥”、“无忌”、“东方不败”(开玩笑)…… 第一次听到,简直要忍住不笑场。如果你们公司有花名文化,那恭喜你,这可能是最快融入的捷径。大家都用花名交流,天然就拉平了层级感。
那么问题来了,你观察到了这些现象,该怎么上手实践呢?首先,对那些你还不确定怎么叫的人,或者第一次打交道的人,先用“基础款”——姓氏+职务/老师/哥/姐(基于你观察到的通用习惯里比较稳妥的那个)。比如,你看到大家普遍叫那个看起来很厉害的前辈“张老师”,那你第一次请教问题时,就可以试试“张老师,请教您一个问题…”。如果对方欣然接受,甚至回应时也用一种更亲切的方式称呼你(比如叫你的名字),那恭喜你,第一步成功!其次,对于平级的 同事 ,如果你听到大部分人都互相叫“哥”或“姐”,或者直呼其名,你可以先等别人这么叫你。一旦有人叫你“小王”(如果你的姓是王),或者“王哥/王姐”,那下次你称呼ta时,就可以大胆一点,也用对方习惯的称呼方式回馈。记住, 称呼 这事儿是相互的,你用对方习惯且接受的方式称呼ta,会让ta感到自在。至于那些有“花名”的公司,这简直是给 新人入职 的你送福利!一旦你知道了某位 同事 的花名,毫不犹豫地用起来!开会、日常交流、slack、飞书上@人,都直接用花名。这比叫本名或者职务更能让你快速进入状态,感觉自己是“自己人”了。去哪儿查花名?问你的leader,问你的buddy,或者很多公司的内部系统里就能看到。大胆问,没人会笑你。
这里有个非常重要,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细节:要搞清楚“哥/姐”文化里的“真哥/真姐”和“礼貌哥/礼貌姐”。有的人是真的年龄比你大很多,叫“哥/姐”是理所当然。有的人可能跟你年龄相仿,甚至比你小,但在公司呆得久、资历深,大家出于尊重或者习惯也叫“哥/姐”。这种时候,你判断不准年龄,又想拉近距离,观察其他同龄人怎么叫是个好办法。或者,干脆先用名字加“哥/姐”试试水,看对方反应。如果对方说“哎呀别叫我哥/姐啦,叫我小x就行!”,那你就知道该怎么改了。如果对方接受了,那也挺好。但切忌看到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 同事 ,想当然就叫“小x”甚至“小朋友”,除非你确定对方层级比你低很多,而且公司文化允许。不然,很容易让人觉得你不尊重人,情商堪忧。
还有几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1. 跨部门 合作:不同部门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习惯。跟其他部门的 同事 打交道,尤其是不太熟的,一开始还是回归“姓氏+职务”或者“姓氏+老师”这样的稳妥路线比较好。等你跟那个部门的某个人混熟了,知道了他们部门的习惯,再慢慢调整。2. 邮件称呼 :邮件通常比日常交流更正式一些。开头用“XX您好”、“XX你好”是最普遍也最安全的。结尾署名也是本名加职位。除非是很熟络的内部交流,否则不太建议在正式邮件里用花名或者特别亲昵的称呼。3. 会议场合 :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听听大家是怎么称呼发言者、提问者的。这也能帮你快速学习。正式会议上,大家倾向于用更正式的称呼。
说了这么多“术”,咱们再聊聊“道”。 新人入职怎么称呼同事 ,归根到底,目的是为了顺畅沟通、快速融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所以,除了形式上的称呼,更重要的是你的态度。真诚、谦逊、有礼貌,带着学习和合作的心态去跟每一个 同事 交流,这比你用什么 称呼 都重要一百倍。你可以偶尔叫错,可以偶尔问一句“我该怎么称呼您比较好?”,大多数人都会理解并告诉你。怕就怕你态度傲慢,或者完全不care这些细节,那才是真正的减分项。
另外,别太有心理负担。称呼这件事,是动态变化的。你刚来的时候可能叫“李经理”,熟悉了之后,如果公司文化允许,你们关系也近了,慢慢过渡到“李哥”,甚至直接叫“老李”(如果对方是前辈且不介意)都是有可能的。这是一个随着你融入过程、人际关系深入而自然演变的过程。别一开始就想着一步到位,先求稳,再求亲切。
总而言之, 新人入职 面对 同事 的 称呼 问题,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送命题。它更像一个情商小测试,考验你的观察力、适应能力和沟通意愿。多听、多看、多学,偶尔问一问,大部分时候,跟着大部队的习惯走,准没错。实在拿不准的时候,礼貌永远是最好的通行证。祝你顺利度过 新人入职 期,从一个得体的 称呼 开始,快速成为团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