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每次去医院,除了焦虑病情,还有那么一点点小尴尬——怎么称呼医生啊?“医生”?“大夫”?还是他们的职称?有时候看他们胸前挂的牌子,密密麻麻一堆头衔,真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这事儿吧,看似小,但处理得好,心里舒服,医生听着也熨帖,整个看病过程都顺畅不少。
咱老百姓去医院,最常脱口而出的就是“医生”或者“大夫”。这俩词,其实都挺普遍的。要说区别嘛,“大夫”这词儿,总觉得带点儿老北京的韵味,或者说,更接地气儿?以前看电视剧、老电影,那会儿可不都叫“大夫”嘛。现在,“医生”好像更官方、更通用一点。不过,无论你叫“医生”还是“大夫”,只要态度恭敬,人家医生肯定不会挑你的字眼。但,话说回来,如果想显得更懂行、更尊重,那就有更多选择了。
你看那些医生,胸牌上写得可清楚了: 医师 、 主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这可不是随便写的,这是他们的职称,是他们临床经验、学术水平的体现。一般来说,从低到高大致是这么个顺序。刚毕业没多久、或者还在规培的,可能是 医师 ;再往上,能独立看病、有一定经验了,是 主治医师 ;能带徒弟、承担一定科室管理和科研任务的,就是 副主任医师 和 主任医师 了。主任医师那可是科室里的顶梁柱,是专家中的专家!

所以,最保险、最准确,也是最体现尊重的称呼,就是直接叫他们的职称加上姓。比如,如果胸牌上写着“张伟,主任医师”,你直接一句“张主任,您好!”哎呀,那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显得你懂,显得你尊重人家的专业地位。如果是“李莉,副主任医师”,那就是“李副主任”。“王刚,主治医师”,叫“王医生”或者“王主治”都行,但叫“王主治”会显得更准确。当然,如果人家是刚入行的 医师 ,或者你实在看不清那细小的职称字样,一句“王医生,您好!”绝对不会错,而且非常通用。
有时候,医生名字后面还跟着一大串头衔,比如“教授”、“导师”、“博士生导师”啥的。这一般是他们在教学、科研领域的身份。如果这位医生同时也是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你叫他“张教授”也完全可以,尤其是在他有教学背景的情况下。有些资深的医生,又是主任医师,又是教授,你叫“张主任”或者“张教授”都对。但大多数普通门诊场景,直接用职称加姓是最稳妥的。
还有一种情况,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医疗场所,比如中医院或者某些老专家那里,“大夫”这个称呼依然很流行,而且带着一种亲切感。比如你去中医院看病,叫老中医一声“李大夫”,可能会比叫“李医生”让他感觉更舒服。这跟地域文化、个人习惯都有关系。
那么问题来了,有时候医生名字都不写,或者只写个姓,职称也看不清,咋办?别慌!这时候,“医生”这个万能称呼就派上用场了。走进诊室,一句“医生您好”,或者“张医生您好”,绝对不会出错。如果想更进一步,可以快速扫一眼他桌上的牌子或者胸牌,看能不能找到职称信息。
但说到底,称呼只是个形式,关键还是态度。无论是叫“医生”、“大夫”,还是准确的职称,只要你带着尊敬、带着求助的诚意,医生都能感受到。怕就怕那种颐指气使的态度,或者还没开口就一副不信任的样子。
我曾经有一次经历,去一家不太大的诊所看病。医生看起来年纪不大,胸前牌子写的是“执业医师”。我本来想叫“王医生”,但脱口而出变成了“王大夫”。结果那位医生笑了笑,说:“叫医生就行。”我当时有点不好意思,他接着说:“‘大夫’显得我有点老,哈哈。”你看,其实医生自己对这些称呼,有时候也是有偏好的,但他们大多不会太在意。不过,这事儿也给我提了个醒,能准确还是尽量准确。
话说回来,为什么准确称呼医生的职称很重要呢?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尊重的问题。你想啊,一个能评上 主任医师 的人,那是在医学路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看了成千上万的病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甚至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你准确地称呼他为“主任”,其实是认可他这些年的付出和成就。这是一种职业上的肯定。对于医生来说,这种肯定也是一种动力。
而且,在不同的场合,称呼可能也有微妙的区别。在医院内部,医生之间互相称呼,可能会更随意一些,比如直接叫老张、老李,或者带上科室称呼“王主任”、“赵教授”。但在面对病人时,他们会保持职业的距离感。我们作为患者,用规范的称呼,也是帮助建立这种专业的医患关系。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如果这位医生是你的朋友或者亲戚,私下里当然怎么舒服怎么叫。但在医院这个特定场景下,尤其是涉及诊疗过程,最好还是用正式的称呼。这不仅是给医生面子,也是为了让周围的人(比如其他医护人员、其他患者)明白你们是医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老专家、名医,他们在业界威望很高,可能还有自己的工作室或者私人诊所。去他们那里看病,除了职称,有时候大家更习惯用他们的名号来称呼,比如“X老”、“X教授”。这更多是一种带有景仰色彩的尊称。但这一般只适用于极少数顶尖的、家喻户晓的医学大家。对于我们平时去的普通医院,还是按职称来最稳妥。
总结一下吧,去医院看病,怎么称呼 医生 ,看似小事,实则体现情商和尊重。最通用、最安全的,是“医生”或者“大夫”。想显得更专业、更尊重对方的职业地位,那就仔细看看对方的胸牌,用“ 医师 ”、“ 主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这些职称,加上姓氏来称呼,比如“张主任”、“李副主任”、“王主治”。如果对方有教授头衔,叫“张教授”也完全没问题。记不住那么多?或者实在看不清?“医生您好”四个字,永远不会错!关键是你的态度,是那份对医务工作者的理解和尊重。毕竟,他们是在守护我们的健康,值得我们给予应有的敬意。选择一个得体舒服的称呼,让医患沟通更顺畅,看病过程也少点儿不自在,多点儿信任。这其实,挺重要。
发表回复